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18電影筆記74-日本《新參者:當祈禱落幕》(The Scythian Lamb)

東野圭吾的小說,文筆很一般,寫作上更傾向描寫人性,常常揭示日本人禮貌背後的虛偽,很適合改編成電影,例如《嫌疑犯X的獻身》對於堅守的淒美愛情和執著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是非常經典的日式推理片,而本片則不遑多讓。 本片以東野圭吾筆下人氣角色加賀恭一郎為主角,是系列作品第十部,被當作《新參者》系列的完結篇。「日劇女王」松嶋菜菜子在電影海報上佔幅大版面,雖早已令人可能猜到最後謎底,但絲毫不會減少觀影參與推理的樂趣。推理的過程看似不停翻轉再翻轉,隨實際上它依循的脈絡與邏輯相當縝密而合情理。 這樣的故事與《砂之器》很像,兇手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去,曾經在困苦環境下失手殺人,一輩子活得戰戰兢兢。如同《嫌疑犯X的獻身》裡所謂的「究極之愛」,在充滿秩序的嚴謹鋪陳下,隱含將人灼傷的濃烈情感,其實是包裹著推理外衣的純愛物語。《新參者完結篇:當祈禱落幕時》更將「愛」昇華,犧牲自己,甚至抹煞掉自己的存在,一切只為了保護深愛的那個人。 【新參者完結篇:當祈禱落幕時】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每個人心裡都有創傷,所以不能以貌取人。」 「謊言是真相的影子,人人都帶著心的傷疤過活,為了保護那些傷疤,人們築起了重重的心防。」 「謊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為了保護自己所撒的謊,第二種是為了欺騙別人所撒的謊,第三種是為了包庇別人所撒的謊。」

2018電影筆記73-日本《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

請相信電影的廣告詞:熬過前面的卅七分鐘,保證你笑開懷! 近期引起廣大迴響的日本奇片《一屍到底》,是導演上田慎一郎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電影製作成本僅300萬日圓(約新台幣83萬),上映後卻引發高度迴響,極具話題性。劇情講述一個劇組於山中廢墟,拍攝一部低成本殭屍Live節目時,遭受真正殭屍的攻擊,瘋狂導演決定不放下攝影機,紀錄成員陸續變成殭屍......但其實電影絕不僅如此。 (以下有微雷)電影前面37分鐘一鏡到底,對許多資深電影工作者仍是一大挑戰,對年輕演員與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更是如此。前面37分鐘你會以為這是一部B級殭屍片,甚至看得有點不耐煩,但是後面那60分鐘簡直令人笑到岔氣、感動到流淚,雖然是偽記錄的戲中戲,卻完全道破影視幕後製作過程,以及當中的委屈和妥協,明白每部作品背後,皆有一群人的堅持與付出。 本片乍看之下似乎沒有甚麼值得思考的內容,更有不少人說破了梗就不會去看第二次。然而,為什麼這部片會讓這麼多人推薦與分享?我們明知所有的幕後劇情都是假的,卻伴隨情緒地「被娛樂」,是因為這個故事說得實在高明!導演傳達了他對電影的熱愛,沒有說廢話,用簡單的鏡頭讓我們體會創作者對電影的狂熱。就是這份熱愛,才能凝聚有志一同的工作人員來完成一部影片,也才吸引了無數沈醉在黑黑戲院裡的觀眾。這部片絕對是會讓人看完後會喜歡上「電影」藝術的片子,告訴大家「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抱持著熱情貫徹下去。」 日本年度票房奇蹟!【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 電影預告 9/21(五) 一路拍到掛 ※電影金句: 「繼續拍!不要放下攝影機!」 「不要用演的,要自然散發!你整個人生都很虛假!」 「碰!\ ( ‵ A ′ )/」

2018電影筆記72-美國《人肉搜索》(Searching)

《人肉搜索》的相關廣告、資訊很少,預告片也不吸引人,若不是社群網站裡爆棚的好評,幾乎被我忽略了。本片原型只是五名電影系學生的創意短片,僅用電腦視訊畫面來呈現,不論敘事手法、劇本結構或是節奏掌控都是今年最好的懸疑推理片,但觀眾得自己去戲院觀賞,方能感受到別具一格的拍攝手法。 電影敘述一名父親在十六歲女兒離奇失蹤後,登入女兒的筆電,試圖透過臉書、郵件與直播媒體等記錄尋人。沒想到在搜尋的過程中,父親發現對女兒的一切僅停留在「知道」階段,並為此感到困惑與自責。失蹤案件在曝光媒體後受到社群的高度關注,然而就在警方調查走入死胡同之際,傷心欲絕的父親發現了意外的證據...(但結局鐵定讓你猜不到) 網路正如同每項科學的發明,有一體兩面的利弊,而且「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為人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對比到網路酸民的霸凌言論,再到筆電中私密訊息的被揭露,除了諷刺酸民與鍵盤俠,讓愛看熱鬧與愛跟風的鄉民醜態畢露外,更值得讓我們反思的是網路時代裡的親子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情,要如何保持並且維繫? 而本片最令人驚豔的是在冰冷的科技條件之下,還能深刻地拍出溫暖的人性本質:它看似社會現象劇,對於網路世代慣於與人互動分享提出批判,網路世界裡哪些是真情、哪些是假意,難以判斷;人們對事件反射性的反應,輕易地攻擊或消費他人,輕率的言論也對現實世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電影雖有其他作品影子,但巧妙地融合數位元素並穩當地講了一個好故事,最後帶到更深層的「父母的愛為孩子會做到什麼地步」,是今年不宜錯過的好作品。 你了解你的女兒嗎?【人肉搜索】HD最終版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你不見得了解你的孩子,這絕對不是你的錯。」 「我做的,全都是為了找到我的女兒。」 ...對孩子的一切,「知道」不等於「了解」,「關心」不等於「交心」

2018電影筆記71-美國《美國動物》(American Animal)

本片是一部中二版的《瞞天過海》,利用一樁搶案來檢視當代美國青年文化,四個年輕人像《模犯生》一樣鋌而走險,想要幹一件大事,計畫去盜取稀世書籍,藉此可以過著富貴榮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真的能像《瞞天過海》那樣策劃出一場完美的搶案嗎? 電影開頭就已聲稱本片是真實故事,並找來現實人物在劇中穿插敘事,電影手法類似紀錄片,慢慢推進、虛實交錯地建構一部表面看似熱血的犯罪竊盜電影,但內裡並非娛樂,而是深刻呈現出低成就青年對於未來的徬徨與迷惘。 血氣方剛的美國大學生憤世嫉俗、自恃甚高,生活安逸的他們隨時都有超越隱形社會規線的危險。他們參考許多經典犯罪電影的手法,例如:《霸道橫行》《刺激驚爆點》,但過度曲解電影世界的美好,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界線,且不斷放大現實的無趣,以至於促使自己走向犯罪的道路。漏洞百出的計劃,一錯再錯,最終難逃法網。 只是,導演的言之諄諄,年輕人是否聽得進去?還是非得「穿越界線一下,知道是什麼味道」才不妄青春?人生,多半時候是無法reset,重開機的。若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振作,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那是一大幸運。 「快銀」帶頭搶劫!?【美國動物】HD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本片不是改編自真實故事,本片就是真實故事」 「沒人想變得平庸」「你會不會覺得你總在等待某件事情發生,那件事可能讓你的人生變得特別。」 「穿越界線一下,我知道是什麼味道,也許將來不會後悔?」

2018電影筆記70-香港《阿飛正傳》(Days of Being Wild)

「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之前的1分鐘,你跟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得那一分鐘。」不幸的是,我們也永遠無法忘記2003年4月1日那一天,哥哥的縱身一跳。就像電影裡的旭仔說:「世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飛得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世紀末的香港,最好時代的東方之珠,集合最好的導演與堪稱華語影史最夢幻卡司,打造出一部港人票選十大港片之首的經典之作,此回在國賓巨幕廳特映,豈能不進場膜拜?雖說是數位修復版,膠片的顆粒感還在,那隻雀仔雖然不在了,但牠翱翔天際所綻放的光芒,卻是永恆不朽的。 《阿飛正傳》的描寫性重於故事性,藝術本質讓它當年票房慘澹,難以訴諸普羅大眾。即便如此,這部王家衛編號2號的作品可以說是導演風格的奠基之作,由劇情節奏、用鏡、構圖、乃至對白等,樹立了作者往後高格調的文藝片路線,在十年後的《花樣年華》達到巔峰,而片中主角一樣喚做周慕雲與蘇麗珍。 那種若無其事的美感,在開門關門間,愛過與錯過,不需要對白,只管有動作,就能讓我們明白一切。《阿飛正傳》裡的愛情故事,沒有一段開花結果,所有的人都是過客,儘管生命各自不同,但在同樣的環境中,我們一齊走向那消失的彼端,沒甚麼不同 。旭仔痛恨世界,卻對女人處處留情,但最終在現實面前,他還是一敗塗地。 電影最後梁朝偉的獨角戲至今依舊是影迷熱議話題,根據原著劇本的設定,周慕雲是名職業賭徒,續集將講述劉嘉玲前往菲律賓尋人未果,偶遇劉德華生出一點曖昧,但華仔念念不忘張曼玉,一心想回港再續前緣,無奈她已和賭徒開展感情,梁朝偉與張曼玉也拍了在城寨居室內吃飯、聊天的戲,最後卻因首集票房不佳影響續集被腰斬,不過倆人感情關係確實在《花樣年華》中完整延續了。 9.28 【阿飛正傳】數位修復版 正式預告 ※電影金句: 「我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會喜歡哪一個。」 「我是要你恨我,這樣你才不會忘記我。」 「世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一輩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一生這麼長,很多東西也沒見過。我也不知道我最想看見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好運氣,做人千萬不要比較。」

2018電影筆記69-日本《睡著也好醒來也罷》(Asako I & II)

濱口竜介導演上一部的作品《Happy Hour》超過五個小時,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洗滌了我,讓我確知《睡著也好醒來也罷》是非看不可的電影。沒想到兩個小時的長度,竟也能讓角色的情緒多次峰迴路轉,裡面傳達出來的女性細膩情感,讓你幾乎抓不住它。 柴崎友香的原著小說中,女主角泉谷朝子失戀之後,陷入了長期崩潰般的嗜睡症,內容像是一本厚重的感官流水帳,描繪她在睡與醒交界之間的敏銳與恍惚感,篇幅上也側重在她與麥的第一段戀情,感覺是本不太能被影像化的作品。而濱口竜介卻另闢蹊徑地改編了故事,多了配角的支撐,並輔以東北大地震的溫馨重建,拍出了具有他個人風格的新作,而小說最後那恐怖急轉的卅頁,被他使勁放大地鋪陳,並置入了自己的人生觀感。 女主角朝子前後愛上了兩個長相一樣的男子:麥與亮平,她面對愛情時,猶豫不決,宛若半夢半醒的恍惚心理。與麥的一見鍾情熱戀,對上亮平日常積累出來的情感,兩者之間該如何選擇?當朝子拋下長期相處的亮平,投回麥的懷抱時,說出「自己過去好像做了一個成熟的夢」,現實的自己正一直等待舊愛的歸來。 愛情是難以捉摸的,有的愛情宛若浮雲,但兩人一碰觸就天雷勾動地火;有的愛情,靠的卻是日積月累的相處。愛情有太多可能性,最不能掌握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影片從戲劇化的情節轉折,探討女性的私慾領域,以及像河的流動不斷改變的人類情感。女主角想驗證自己對「愛」的直覺是否正確,選擇怦然心動抑或細水長流?愛情的意義,應該是要在戀人懷裡學會獨立。如同電影最後一句台詞,朝子對亮平說:「我再也不會依賴你了!」 濱口竜介的作品跟是枝裕和一樣有強烈的日常感,但日常當中帶有強烈的不安暗湧,且人物皆能把握身體感受的瞬間,說出有意義的內心話來觸動觀眾,加上與劇中舞台劇契訶夫作品的互文性,造就了整部片令人驚喜的演出。正是:「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為不幸的人們在默默地背負著自己的重擔。」如果有一天,愛情的重點不是你選擇了誰,而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擁有什麼生活,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也不需要再依賴誰? 電影當中最耐人尋味的段落,莫過於亮平與朝子在凝視新家門前的小河流時,亮平嘆說:「好髒啊。」朝子卻說:「好美。」讓我想起《畢業生》片尾鏡頭停留在兩人不同的笑臉上,或許,這正是朝子愛情猶豫的根源所在啊~ 前後任男友竟長一樣?!【睡著也好醒來也罷】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2018電影筆記68-美國《厭世媽咪日記》(Tully)

本片不是歌功頌德的母愛片,但也非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式的瘋狂《母親》,真的會讓人厭世。電影寫實呈現出的是一個使命感很重的母親 ,內心憂鬱與孤立無援的景況,而莎莉·賽隆為戲增肥、犧牲形象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 已育有一女一男的母親瑪蘿,肚子裡又將有名三寶來報到,讓平時已忙得不可開交的她眉頭深鎖。夫妻兩人雖然感情不錯,老公工作勤奮也顧家,但對於老婆勞心育兒的處境卻有點無感,無法為她分憂解勞,於是瑪蘿最終接受了弟弟的建議,聘用了一名夜間保母塔莉來幫忙。這名年輕保母不但將寶寶照顧的無微不至,還與女主人成為無話不談的閨蜜,直到有一晚塔莉突如其來地提出辭呈… 本片導演 Jason Reitman的前作《鴻孕當頭》與《型男飛行日誌》都是個人欣賞的作品,但此回新作讓分裂人格跳出來拯救快被生活壓力壓垮的劇情設定,感覺純粹用來製造驚悚,反差過於詭異之下反而有點傷及原本劇情想要探討的「為母則強」這件事。 電影最可怕的地方莫過於告訴觀眾,即便像是莎莉.賽隆這樣的美女,在進入家庭之後,也會逐漸變成一個黃臉婆,「當媽媽」這表面上很幸福的事情,背後有很多令人痛苦、疲累又無聊、抓狂的時刻,育兒,從來就不是一件浪漫化的事情,只希望看了本片的男士們,能夠學習理解老婆照顧小孩時的真正需求,並分擔家事與教養的責任! 金獎影后"莎莉賽隆"【厭世媽咪日記】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做完。」 「為什麼妳比我年輕,卻想得比我還成熟?」 「媽媽你的身體怎麼了?」(眼神死) 「我以為我對世界不滿,但我只是對自己不滿。」

2018電影筆記67-日本《羊之木》(The Scythian Lamb)

本片由推理懸疑漫畫改編、《聽說桐島退社了》的導演吉田大八執導。劇情背景設定在犯罪人口過剩時代,日本政府提出一項新型態的假釋制度,讓更生人到偏遠鄉鎮就業,同時解決監獄人滿為患以及偏鄉就業人力的問題。六個殺人犯因此被安排到純樸的海邊漁業小城魚深市,市公所的月末一負責接待,他被長官告誡不要讓假釋犯互相認識,卻因為舉行傳統祭典,不得不讓六人齊聚一堂,結果引發一連串掀起濤浪的事件... 電影保留著原著獨特創新的世界觀展開,描述六名假釋犯如何適應新生活,並在彼此交錯的關係裡影響月末個人及整個小鎮的生活,藉此將人性善惡面的曖昧模糊呈現出來。導演選擇與原作不同的結局收尾,詭異而充滿衝擊。飾演高腰的松田龍平是全戲的關鍵角色,但他的突出也相對讓其他五個角色失焦模糊。 《羊之木》提出的假設在未來是很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讓罪犯與一般居民共同生活,在不知道對方經歷的前提下大家無事共存,但一旦知道真相以後,誰又能平常心看待?只是相對於前年同類型電影《怒》,本片的懸疑這塊做的不是很徹底,幸好結尾的高潮算是震撼,足以彌補前面過失,讓觀眾再思考電影中所涉及的人性教化問題,由神明決定哪一個人能夠存活下來的劇情安排,不啻是對人性愚昧的一種諷刺罷了。 4/27【羊之木】中文預告 ※電影金句: 「魚深市真是好地方,人情溫暖,魚也很好吃。」 「因為愛而勒死對方,一般人是不會懂的。」 「你是以朋友的身分還是工作的職責說的?」

2018電影筆記66-阿根廷《薩瑪的漫長等待》(Zama)

闊別將近十年的阿根廷女導演馬泰(Lucrecia Martel)過往的作品以女性為中心,她透過完整而詭譎的影片想要傳達某一個特定的抽象概念,例如:「失憶」或「少女心事」,作者風格明顯。此次她挑戰歷史題材,實驗色彩鮮明,透過荒誕的歷史碎片,來傳達一個「沒有希望的等待」。看不懂的人很多,能撐到最後的,此片的影像應該會殘留在你的腦海裡很久。 電影裡的主人公薩瑪像是卡夫卡《城堡》裡的K先生一樣被困在時間裡,他是南美殖民時期的西班牙治安官,一直希望被調離這個鳥不生蛋、疾病叢生的落後地方,但始終只能在原地周旋。「時間」這個在歷史題材裡的關鍵因素在此變得很遲緩,甚至停滯,在海邊的薩瑪一直在眺望遠處,他在看什麼沒人知道,因為鏡頭只讓我們看到他,而不讓我們看到他所見。 除此之外,導演很著重聲音的處理,觀眾能清晰地聽見鳥叫蟲鳴,以及無數來自南美森林的自然聲音,這些聲音與色彩鮮明的畫面構成了極為獨特神秘的南美大地環境。薩瑪貴為治安官,卻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形象,他漸漸才發現自己也不過是被歷史淘汰的沙子。殖民的血腥,人性的野蠻,早已蓋過他個人的失敗。 很悶。睡著兩次。但是影像卻揮之不去。 2018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薩瑪的漫長等待 Z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