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2018電影筆記88- [金馬2018]菲律賓《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Gusto Kita with All My Hypothalamus)(重寫)

菲律賓是台灣最陌生的鄰居,僅一海之隔,但菲國電影在台灣的能見度極低。我們近期對菲律賓電影的印象,似乎每一部都在「自黑」-挖掘社會的陰暗面,像是近年影展放映的《私法拘留》、《無法人生》、《逆光少女》等,內容離不開貧窮、毒品、貪污、詐騙與血腥的殺戮。 此回女導演 Dwein Baltazar 給我們帶來全新體驗,她將鏡頭對準四個馬尼拉的邊緣平凡男性,他們對同一個女性角色的沉湎與遐想。這四個人分別代表不同生理階段對追求愛情的價值與舉措:尋找心靈伴侶的學生Alex、追求純愛的服飾店員Caloy、覬覦對方肉體的電器行老闆,以及當街搶奪飾品,想要吸引佳人注意的流浪漢。穿梭現實與迷夢的劇情,時而上演真實場景,下一秒又切換到男人的腦內小劇場,讓人無法分辨真偽。電影的思考與表現,讓人聯想到法國片《戀愛夢遊中》與《尋找希維亞》。 「男性凝視」讓女人成為被觀看、被覬覦的對象,而男人從觀看中得到快感。電影用幽默而警醒的鏡頭詮釋了男性慾望,看似斷章而奇幻的劇情,其實全站在女性觀點對「男性凝視」加以揶揄嘲諷,現實中佔盡便宜的,其實是「她」。只是女導演的手法充滿感性,讓電影裡的東南亞大街充滿王家衛風情。 『也許你會接起那通電話 它在午夜響起,驚醒你那在街頭讓犬隻追逐的夢 忍受著口渴,你問著:「是誰呢?」 而城市會答覆你:「我試著聯絡你已有好一陣子了。」 在窗外微亮的天際線後,你看見黎明已然到來。』 女學生 Pam 在課堂上朗誦的詩句連貫電影主旨,也許,愛情只是自己的一種幻想。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愛上某個人,但更多時候,我們愛的是那個自己想像出來的人。我們過於美化愛情這件事情,它遠遠不如我們想像的純粹與美妙。如同當我們關注現實生活中並不認識的網紅正妹IG,是否只是讓太過孤單的自己有個寄託?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是不是也是一種幸福?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那些我們想像的愛情 With All My Hypothalamus

2019電影筆記012:英國《真愛收信中》(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文學作品或有史實根據改編的電影容易感動人心,本片充滿英倫文藝氣息,溫暖且懷舊,加上莉莉詹姆斯甜美親民的呵呵笑聲,以及「歐洲最後一個封建領土」之稱的根西島風光,叫人不愛上也難。 《真愛收信中》改編自2008年推出的書信體小說《親愛的茱麗葉》,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次大戰甫結束的1946年,初出茅廬的女作家茱麗葉受到民眾喜愛,工作幾乎佔滿了她的生活。某次她收到了一封根西島書迷道西的來信請她推薦好書,那個奇怪名字的讀書會,以及道西的真切文字,讓茱麗葉決定親自前往根西島探訪讀書會及其成員,沒想到這趟旅程改變了她的人生。 原來讀書會是在二戰時期因為一次意外而組成,當時遭德軍佔領的根西島禁止私下集會,牲畜都被帶走,連飽餐一頓都已成往事。某次幾位鄰居將偷藏起來的牲畜作成烤豬拿來小小慶祝,邀請了道西與伊麗莎白等人前往,沒想到散會後還是遭德軍發現,焦急之下他們只好胡亂說自己是個讀書會,沒想到這個弄假成真的讀書會就成了他們往後格外珍惜的自由時光,直到二戰結束,他們依舊維持著聚會,只是當茱麗葉意外到訪時,發現成員中的伊麗莎白似乎已經失蹤,大家卻絕口不提事故原委...。 戰後的小島,看似風和日麗,平靜如昔,其實戰爭還沒真正了結,失去的東西再也回不來。小島之旅同時也是茱麗葉認識自己的旅程,原本已處於人生舒適期的她,隱隱之中還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珍愛。直到遇上讀書會這群朋友,她才體會到與有共同興趣的同類人聚在一起是多麼的有療癒力。稍嫌可惜的是,電影對於關鍵謎團人物伊麗莎白的處理稍弱,及過於圓滿的結局,但電影整體感真摯細膩而動人。 雖然電影的篇幅有限,但它仍提到了關於國族主義、女性主義等議題,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傑出的反戰傷痕作品。本片對於讀書會中的文辭交鋒描寫不多,但已成功撩起人們對於「閱讀」的渴望,讓人想要重拾書籍,開卷展開跨越時空的旅程與另一個心靈做深層的溝通! 甜姐兒"莉莉詹姆斯"【真愛收信中】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因為你願意把最後的麵包給我,所以我才將她託負給你。」 「真正令我們痛苦的並不是飢餓,而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情感。」 「她才4歲,怎麼會懂?」「我年紀一大把了,還不是什麼都不懂。」

2019電影筆記011:韓國《雞不可失》(Extreme Job)

看這部電影時我出神好幾次,因為一直讓我想起九十年代的香港喜劇,特別是星爺的電影和《五福星》,當導演用張國榮的《當年情》來致敬小馬哥時,不免讓人心中一凜、震了一下,果然導演是愛看港片的。然後我說:好看的(東方)商業喜劇片本來就應該長這樣,笑哏有打到觀眾,角色立體鮮明,還能把故事好好講完。 電影找來影帝柳承龍飾演高班長,他所率領的緝毒小組老是辦事不力,沒有破獲什麼大案,局長甚至想要解散團隊。此時犯罪組提供一條線索,最大販毒幫派老大蠢蠢欲動,犯罪組希望高班長協助追查線索,於是小組決定在幫派集會地監控,隱身在炸雞店觀察,五個人連帶賣起炸雞作為掩飾,沒有想到竟然賣出了大好商機…。 《雞不可失》巧妙運用的草根精神與小人物趣味,這樣的設定與星爺、許氏兄弟電影極為雷同,容易讓觀眾放低戒心開懷地笑。中年魯蛇刑警的斜槓人生,外加狡獪推銷韓國國民美食-炸雞,不但票房長紅,還引領韓國炸雞業的銷量上升,一兼二顧啊! 總票房超越"與神同行"榮登影史No.1【雞不可失】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啃雞雞炸雞店您好~」 「你賣炸雞而已,幹嘛這麼拼命?」 「你一點都不懂,做小本生意的人,大家都這麼拼命!」

2019電影筆記010:俄羅斯《夏》(Leto)

雖然跟俄羅斯老毛子缺乏心靈相通感,但仍可以感受到本片的奇特處。明明是俄國版搖滾青春戀習曲,卻絲毫沒有套路感,就是聽著片中主角瀟灑地唱著歌,聽他們想要發出的聲音。導演賽勒布倫尼科夫(有夠饒舌) 對調度有自己的見解,片中的音樂充滿藏在深處想要獲得解放的吶喊,風格化的視覺效果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故事以俄國九〇年代搖滾明星、Kino樂團韓裔主唱維克多與Zoopark主唱麥可與其妻納塔莎的人生為想像基底,借三角戀愛情故事重構想像中的地下音樂傳奇。大膽的剪接與後製手法,讓整部片彷彿不斷播放的 MV,新鮮且浪漫。現實歷史中,維克多是有一位情人納塔莎,但並不是麥可的妻子,只是恰巧同名罷了。麥可是否有幫助維克多錄第一張專輯,也有待商榷。 《夏》讓我們印象更深刻的是,重現當時蘇聯保守又禁錮思想的音樂會場,幾幕相當突兀、卻充滿惡趣的片段,打破禁忌與反對力量向觀眾唱出當下心情、表達自身情緒的奇幻片段,增添了電影親民感與記憶點。正因為搖滾樂存在著難以忽視的反叛力量,思想被長期禁錮之地自然視之為洪水猛獸,音樂的創作和用字遣詞都受到嚴密審查,所有要登台演出的細節都被拿來審視推敲。 只是現實比電影殘酷許多,維克多28歲就死於車禍,麥可也在36歲那年意外喪生。而這場電影上映前,導演已被當局招待喝茶去了,據說目前還是被羈押軟禁中...我們好像聽到了維克多在反覆地唱誦:「 我知道我的樹活不過一週/我知道我的樹在這座城市裡毫無希望/我花了所有的時間陪伴它/我厭倦了其他事物 似乎它就是我的房/似乎它就是我的好友 我種下了一棵樹 …..」 《夏》LETO|正式預告 01/18.成名在望 ※電影金句: 「剛剛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我不覺得唱體育場有什麼好,根本看不到為誰而唱。」 「如果我們變得不再流行,那我們就離開舞台好了。」

2019電影筆記009:美國《速成家庭》(Instant Family)

上乘的喜劇難覓,終於等到這一部。電影改編自真人故事,由西恩安德斯執導,劇情描述彼特和艾莉這對結婚多年的頂客族,某日突然萌生領養小孩念頭,於是前往聽取寄養家庭說明會,在接受收養訓練課程後,收養了拉丁裔的麗茲、璜恩和麗塔三姐弟。麗茲正值青春期,在母親吸毒入獄、姊代母職的她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幽暗複雜情緒,至於璜恩敏感脆弱,麗塔則不受管教,兩夫妻將如何成功以愛收服這三姐弟的心? 電影鋪陳的節奏明快,過程詼諧又幽默,很快切入收養小孩的主題,除了帶領觀眾認識美國領養孩子的制度外,對於收養後家長與子女間的磨合問題著墨很深,帶著觀眾一起與電影裡的父母思考:這樣的愛到底值不值?還要不要繼續愛下去?當你以為電影大概就是循著「產生衝突→解決問題」的模式套演時,新的考驗又不斷出現。 電影主線親民易懂,配角的安排也充滿亮點,情節很現實,沒有刻意去美化,只是用比較帶有喜感的方式,呈現那些養兒育女的煩人鳥事,讓人笑中帶淚又深有所感。電影裡面沒有聖人,裡面的大人有遲疑、會擔心、存偏見,但是他們認真想要愛這些小孩。片中不斷的提出質疑與辯證,告訴大家沒有速成的親情,(養)父母與孩子都是在相處過程中,慢慢加重對彼此的信賴,逐漸成為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推薦闔家觀賞,普遍級。看完,酸酸又暖暖的... 【速成家庭】首支精彩預告-1月11日 隆重獻映 ※電影金句: 「要知道,有意義的事…並不好做。」 「妳以為是在演《攻其不備》嗎?」 「儘管我再怎麼叛逆,我的爸媽依然每天載我,幫我準備午餐。」

2019電影筆記008:美國《致所有逝去的聲音》(The Hate U Give)

故事標題已言明聚焦在種族歧視議題,電影根據 Angela Thomas 所著同名小說改編,以白人員警開槍誤殺黑人作為引子,隨後演變成區域性規模的暴動抗爭。整個事件雖然是杜撰的,但類似情事確實在美國經常發生:年輕黑人違規被攔下,因為態度欠佳遭員警誤殺,而目睹誤殺事件的黑人女孩是否要犧牲自己的隱私與生活,挺身而出為朋友來申冤? Starr出生在混亂的黑人社區,這裡有組織販毒的暗黑勢力,以及充斥暴力、霸凌各種不良因素的學校。小康的父親把Starr送到安全和諧的白人學校,使得她有機會交到白人朋友,甚至是男朋友。但是和諧的家庭與良好的教育並不意味她能夠完全規避「黑人風險」。當卡里爾死於113號警員槍下後,親友寄希望於通過司法手段“報仇”,但是當事件開始調查後,白人們暴露了它們只是打著「想要瞭解事件原貌」的旗號,將調查的重點全部放在死者的黑歷史:有無販毒、持槍之類。而對於行兇者的處置,僅僅是停職留薪而已。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歧視他人或遭到歧視,而大多人對於黑人的歧視其實一直都未曾改變。影片主線充滿仇恨與煽情遭到不少質疑的言論,但電影在處理幾個充滿激烈衝突的瞬間其實非常用心,每次都有兩方的不同觀點被提出,告訴人們仇恨只會讓問題越來越糟。不同的言論和觀點,讓影片時刻保持了平衡和客觀。若觀眾可能會既同情死者,又能理解警方的行為,一定程度達到化解憤怒的可能。本片稍嫌被低估了,相信導演想要傳遞的,是這仇恨到底是你給的,還是我們整個社會給的?因果向來都不是簡單的存在,而偏見是非常恐怖的。 The Hate U Give | Official Trailer [HD] | 20th Century FOX My Video 線上影音購買傳送門 ※電影金句: 「這只是一個換了名字,相同故事一再重演!」 「你可能是下一個!」 「有時候,就算妳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況還是會往壞的方向發展。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停止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