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2020電影筆記55.德國《不愛鋼琴師》(Lara)

  「我愛你 愛讓我背叛我自己 遮住我眼睛 愛著你 像等電影 奇蹟結局 就算是 滔滔不絕 無法平息 嘲笑的聲音 愛如詩 寫不出個金句 給親愛的你 這隻字片語 再多的情緒 也無法表明 那不該要的回應 所有詭計 終於 像流星般死去」——吳青峰《少年維特的煩惱》 (以下文章滿滿的雷,建議先觀賞過電影再閱讀) 青年音樂家維特今晚將舉辦個人生平第一場音樂會。為了專心準備音樂會,他閉關多日,切斷與外界所有聯繫,包括自己的母親與女友。而這一天,恰好也是他母親拉娜的六十歲生日。 拉娜是一位不苟言笑的退休公務員,夫妻離異後,唯一的孩子維特選擇搬到外婆家居住,與母親保持距離。拉娜擔心維特的音樂會不賣座,提空存款準備買票贈與親友,沒想到只剩下22個座位。她包下演奏會的剩票準備轉贈親友,先是遇到維特的女友,她質疑拉娜不願肯定維特,讓他自信不足,卻遭拉娜背地裡折斷琴弓;當外婆數落拉娜的專斷蠻橫時,冷不防地挨了自己女兒一記耳光;最後維特在演奏會之前詢問母親對自己做的曲子評價時,拉娜直白地說作品過於媚俗。 從拉娜身邊的人所訴說,包括舊同事與啟蒙恩師,我們大約也拼湊出他個人的生命史:當年她也曾熱愛鋼琴,卻遭受教授的嚴詞批評而失去自信;她孤獨轉身的公務生涯讓她更趨人情冷漠,只好把自己的遺憾轉為對兒子的期待,卻宿命地複製了自己曾遭遇過的懷疑和否定在兒子身上。母子兩人,既恨且愛,然後又暗自較勁。 電影或許遠不如《鋼琴教師》般驚世駭俗,但那股糾纏拉娜的扭曲心理,病毒般地影響了所有和她有關的人。最後拉娜在鄰居家中鼓起勇氣彈奏鋼琴,終於願意嘗試不再透過他者來確認自我的存在,而是藉由自主的行動來建構主體性。就像維特在被母親否定後,還是演出了自己的樂章,如釋重負,也一吐怨氣。 「天賦人人都有,就差在誰能挺過那一關。」這句話讓人想起《進擊的鼓手》裡的變態指揮,為了追求卓越的激進教學手段。而一個母親傾心栽培兒子來完成自己未竟音樂夢的心情相比之,則更複雜難解,就像她為何要在音樂會中途離場?恐怕自己也說不清楚。顯然她想平息某種情緒,這股情緒來自於維特的自創曲目所表達出來的東西所引起,而這個「東西」,只有他們母子倆才能明白。例如樂曲中可能潛藏的控訴與怨恨,都是針對拉娜而來。或者,兒子已經遠遠超越了她。 俗話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下次,請妳不要隨便論斷他人。戒之,慎之。 德國電影票房奇蹟《不愛鋼琴師》。最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