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9的文章

2018電影筆記100-美國《荒野之心》(Leave No Trace)

本片和思辨烏托邦教育理想的《神奇大隊長》(Captain Fantastic)有點類似,但內容除了子女教育問題外,還探討了邊緣族群的生活狀態,特別是戰爭創傷症候群者重新融入社會的問題。故事中威爾帶著13歲的女兒湯姆在森林公園裡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生活,直到被政府人員發現後,進行調查與社會安置,回歸平凡的社會之後,威爾卻日日受著煎熬,最後還是因為無法抗衡內心的恐懼,帶著女兒再次逃離人群。 電影鏡頭裡,這對父女在森林裡生活,以打火石生火、採集野菜蘑菇、飲地衣的水珠,女兒健康快樂出落得好似大自然的精靈。影片中的威爾可能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他與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不同,逃避社會是他主動也是唯一的選擇。他比誰都愛他的女兒,單親在艱難的叢林環境生存外還教她讀書寫字,甚至比正常上學的孩子還要優秀。但是當湯姆重新進入「現代文明」之後,很快地適應甚至愛上了這世俗的循環系統與交易方式,甚至情竇初開,最終要面對「成長」這個更重要的命題,即便不捨與父親分離,她勇敢地選擇了不再逃避,是非常動人的成長物語。 導演詮釋父女間價值觀和世界觀分道揚鑣的描寫細膩動人,用一個小格局故事反照出宏大和普世價值的寓意,也就是個體生長與認識世界的過程。「更多的生活物質」意味著就是更好的生活嗎?人類畢竟也是群聚性的動物,也有適應性的。但並不是更好的生活才能更有安全感,安全感還是來自於人和周圍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對於美好事物與文明的本能嚮往是與生俱來的,只是電影告訴我們,所有的選擇不一定要「正確」,不一定要「快樂」,也不一定要「有意義」,更重要的是當孩子長大後,要學會放手。 Leave No Trace 荒野之心 2018 電影預告中文字幕 ※電影金句: 「他就像個逃離人類社會的難民,而森林收留了他,給了他庇護。」 「學校的意義不僅僅在培養智力上,還包括教會你怎樣和人們交流和相處。」 「需要森林的是你,我並沒有和你同樣的問題!」

2018電影筆記99-波蘭《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冷戰是一場無聲無息,沒有硝煙的較量,要看看誰先堅持不住,誰先屈尊退讓,誰先撐不住內心的煎熬與渴望。《沒有煙硝的愛情》唯美的黑白極至,帶著悲傷的冷調,卻是濃烈到難以化開的愛情故事。整體來看,導演不僅能深刻地揭示音樂與時代背景和政治話語之間的關係,而且基於音樂設計的鏡頭調度乃至於整個視覺體系,拿下坎城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 這個以愛情側觀政治的故事,講述維克多與蘇拉這對男女幾度相遇、相愛、相離與重逢。致力於保存波蘭民族音樂的維克多欣賞蘇拉的歌藝與表演天份,日久生情而成為戀人;隨著演出廣受好評,政治介入藝術,國家單位要求維克多在表演中加入政治元素,使得表演不再單純,終至維克多難以忍受,希望能與蘇拉一起逃往法國生活,然而蘇拉竟然卻步⋯⋯這種喜怒無常,無法相容,無法生活在一起,又無法分開的「複雜而混亂的愛情」,恰是時代的悲劇。 電影講無所不在的壓迫,卻從頭到尾不見血,就連不同勢力間的角力與打壓也處理得淡淡地,但銀幕外的觀眾多能意識到角色的困境。維克多決意出走作為流亡音樂家,但對蘇拉來說,務實比理想更重要,與維克多追求的純粹並不同。兩人的愛情似乎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之下注定失敗,但是我們的盲點就在於以西方角度去觀看冷戰歷史,當兩個人信仰的價值不同,何必強求對方明白,更何必扭轉對方?我們都浮沉於歷史的某刻,幸運者苟且偷得十年浮華,愛情當下,身分國籍沒有距離,而離開了祖國,鋼琴師與女歌手卻也變得平凡無奇。當熾熱的情愛能往返自如、穿繞其間時,被輕描淡寫的反而是冷戰了。 也許世界需要的正是如此的非理性,才有各種的可能。(PS:音樂令人難忘,原聲帶會發行嗎?) Zimna Wojna 冷戰 2018 電影預告中文字幕 ※電影金句: 「他們共同生活了40年,不停地分分合合,在鐵幕兩邊相互追隨又相互懲罰。」 「民謠確實動聽,可惜唱的不是我們的語言。」 「我們過去另一邊吧,那裡的景色比較美。」

2018電影筆記98-美國《寡婦》(Widows)

本片我是衝著導演史提夫麥昆去看的 。這部改編自影集的電影,有一個很類型片的包裝,和導演過去選擇的電影題材很不一樣, 但刻畫角色心理、掌握影像風格仍舊毫不含糊,是一部保有社會批判的類型佳作。搶案電影本來的重點在:誰被搶、搶甚麼、搶匪的技能、搶案的過程,以及逃脫方式,但是本片不完全如此,應該是包含了對芝加哥這個城市的一切想像。 電影有兩條主故事線平行推進:一邊是市議員選舉,政治世家子弟跟黑幫候選人競爭;另一邊是一群不幸的寡婦,承擔著男人留下的各種剝削(債務、家暴與感情欺騙),連搶劫失敗身亡的後果都要她們負責。這群寡婦涵蓋不同膚色與階級,但相同的是她們從身體、心理、到物質上都被父系社會的結構剝削壓榨《寡婦》反覆讓觀眾看到幾個女主角在絕境裡的自悟,要活下去,只能跟男人一樣出去衝撞。 搶匪的老婆們本來可以衣食無虞,做點小生意、繼續當花瓶都沒問題,然而當男人們一夕倒下時,逼得女人們當自強。表面上她們的自強是為了搶錢,但終歸是為了擁有保護自己以及孩子的能力,徹底成為自立為自己的主人。在主線之外,足夠的支線張力與配角情感渲染做為支撐,令整部電影看起來異常地豐富好看,比《瞞天過海:八面玲瓏》有血肉許多! 【寡婦】前導預告 12.07(五) 以寡擊眾 ※電影金句: 「我們大家都活在瞎了眼的世界裡。」 「沒看的事就當作不知道,眼不見為淨。」 「我們最大的武器就是做我們自己,因為沒人想得到我們有種動手!」

2018電影筆記97- [金馬2018]美國《牧師的最後誘惑》(First Reformed)

導演保羅.舒里達(Paul Schrader)開宗明義地向柏格曼《冬之光》致敬,將一個懷疑上帝信仰的故事,帶到面臨環境暖化的廿一世紀全球議題上,是相當特別的叩問,而舒里達正是卅年前曾引起爭議的《基督的最後誘惑》之編劇。(他的編劇成名之作是《計程車司機》) 電影劇情講述任職於保守歸正教會的牧師托勒,因長子之死深感自責,終日抑鬱寡歡,也對信仰漸生質疑。某日教會信徒瑪莉上門請託,請托勒為她的環保激進丈夫麥可進行諮詢。托勒以自身的體悟出發,構築了一座莊嚴卻近乎無理的生命困局,但麥可的自盡讓他失去信心,再也無法揣測上帝的旨意,亦無法抑制自己對瑪莉的情愫。 本片當中提及教會與財團的同流、年輕世代的社群孤獨、以及現代人對益發嚴重的天災人禍感到無能為力等恐慌,但最吸引人的還是劇本當中對於人性與神性的自我交叉詰問,深具布列松、柏格曼的況味。飾演牧師的伊森霍克亦跳脫了過去銀幕形象,表演稱職。 因為信仰,所以痛苦,痛苦產生質疑,質疑產生仇恨。信仰可以是危險的,絕望可以是恐怖的,當極端的信仰與悲觀的絕望結合時,便會產生極大的殺傷力;而你,必須找到那給你帶來生命之光的救主。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牧師的最後誘惑 First Reformed ※電影金句: 「上帝會原諒我們嗎?」 「這就是我們要留給孩子的世界嗎?」 「有個人找到了一份工作,然後,那份工作成為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