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2018電影筆記96-美國《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五、六年級的同學們,肯定都聽過「皇后樂團」的歌,或多或少而已。只是沒有偶像崇拜的我,甚少去關注過Freddie Mercury的各種謎團。將他的傳奇一生濃縮到好萊塢傳記電影本身就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艱鉅任務,因為好萊塢就算費盡全力,也無法複製Mercury和他的時代。 《波希米亞狂想曲》並沒有特別著墨於Mercury的同志議題,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只是這位傳奇男人的部分輪廓。片中重現了皇后樂團許多琅琅上口的經典搖滾歌曲及熱血沸騰的Live Show,加上男主角雷米.馬內克的精湛演出,呈現出皇后樂團在西洋搖滾樂壇不可撼動的地位及主唱Freddie Mercury的流行文化符號,令人心蕩神馳。而戲院也安排了多場「歡唱場次」,讓觀眾可以一起「Rock You」。 雖然這可能是個與史實有出入的音樂人傳記,但卻是部令人熱血沸騰的好看電影,劇本講得流暢,一點都不老套勵志(和解)片,更別說有許多歌曲與意象,還相互映射與呼應,特別是重現了當年萬人齊唱,億人見證的慈善音樂會Live Aid盛況,簡直讓人起雞皮疙瘩來。對歌迷影迷們來說,召喚的不只是年輕時的回憶,更關於曾經的自己! 【波希米亞狂想曲】最終預告 ※電影金句: 「我就是那個我一直想成為的人。」 「讓我們來創造一首就算是聽眾也能一起合唱的歌吧。」 「Every band is not Queen.」 「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誤解你、不愛你,你還是有愛你的家人,活在世上,只要有家人的愛就足夠了,其他人都不重要。」

2018電影筆記95-美國《失蹤網紅》(A Simple Favor)

《失蹤網紅》在某種程度上模仿了《控制》(Gone Girl, 2014)的敘事手法,是一部標榜懸念劇情的電影。故事改編自2017年小說《最好的朋友》,講述網紅史蒂芬妮喜歡在網路分享生活點滴,她的性格單純,熱心助人,並與兒子同學的母親艾蜜莉結為閨蜜;某天,艾蜜莉請史蒂芬妮接小孩回家後卻人間蒸發,數日後,傳來意外身亡的不幸消息。當史蒂芬妮自行展開調查後,意外發現事件背後的複雜真相... 與《列車上的女孩》一樣,這個故事一開始的構思頗有可看性,但越到後段越失焦混亂,甚至轉換風格混搭,然後草草結束。《失蹤網紅》雖有點《控制》的味道,但既不嚴肅、也不認真,它就是個好玩的故事,沒有更多了。 《失蹤網紅》的娛樂性在於看兩個女人的對戲與時裝秀,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不協調感的兩人,其實背後都不像外表上這麼簡單,內心同樣隱藏著不可告人的過去。她們互稱彼此為閨密,但內裡卻形同陌生人,只是她們都渴望被愛,以及不惜用盡心機也要達成目的的瘋狂。原來,光與影是一體的兩面。 【失蹤網紅】A Simple Favor 精采預告~9/14 婊裡如一 ※電影金句: 「人使壞都有原因。」 「每個人都有黑暗面,只是有些人隱藏得比較好。」 「寂寞應該比癌症還要更致命吧。」 「你永遠不用為任何事情道歉。」

2018電影筆記94- [金馬2018]瑞典《善意的背叛》(Den goda viljan, 1992)

伯格曼在《芬妮與亞歷山大》中,一把火燒死了清教徒、嚴厲無愛的牧師,將希望放在帶給人們歡樂的舞台上,然後就此宣布息影。《芬》片包含了他童年的回憶與恐懼、對父親的難以諒解,透露出人類追求救贖,與不圓滿的人生常態。之後,伯格曼根據父母的婚姻故事,寫出《善意的背叛》劇本,交給他所信任的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導,拍出了這部1992年的金棕櫚大作。 故事描述富家千金安娜執意要嫁給神學院窮學生,但她前往亨利的故鄉結婚之後,才發現地處窮鄉僻壤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彼此對人生的期待有所不同,此時她才體會到母親對她諄諄教誨的好意。影片尾聲停在女主角懷孕,幾經思量仍決定留在婚姻這條路上走下去。最後那顆意味深長的鏡頭,讓一切盡在不言中,也讓電影卻多了幾分溫柔與寬容。 電影用了近半篇幅來描繪男女主角是怎麼走到一起的,之後的悲劇性進展一目了然:一個孤僻陰鬱、意圖獻身上帝的男人,和一個執拗開朗、希望享受生活的女人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在狂熱的愛情面前被掩飾了,而婚姻不可能只有愉悅的狂熱。窮小子與富家女隔著的是巨大的階級差異,亨利捧著神學典籍試圖以上帝之名填補間隙,但鴻溝卻越拉越大。自卑滲透了亨利的骨髓血液,他的怨恨個性與上帝信仰的結合是災難性的,而安娜自始至終無法真正放下的「中產生活」,自然也是童年伯格曼的渴盼。 再次觀看大師的作品,依然滿溢伯格曼式的人性關懷與普世價值。這類作品就如同質樸的箴言,充溢著人性至理與素樸自然,也是伯格曼凝聚畢生智慧,對愛情、婚姻、信仰嚴肅的探問與審視,引向客體更多的參與與自省。當你撕開愛情與婚姻的浪漫面紗,才是真實世界的殘酷境遇與生活實象。神聖信仰的彼岸與與世俗安樂的此岸之間的矛盾如何達成和解(妥協),答案仍舊只能是「愛」。只是表面癒合的傷口,隨時有可能再被狠狠地扯裂罷了!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善意的背叛 The Best Intentions

2018電影筆記93-[金馬2018]墨西哥《羅馬》(ROMA)

《羅馬》是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根據自己兒時回憶所改編的故事,也是獻給家中傭人與故鄉的情書。電影裡的「羅馬」不在義大利,而是墨西哥市郊的一個區域,而「Roma」倒過來成了amor,是拉丁文的「愛」。只是就像《桃姐》或《爸媽不在家》一樣,有能力掌握電影話語權的人通常不會是外傭,而是對童年充滿綺麗回憶的小主人。 1971年的墨西哥城郊,原住民女孩Cleo在富裕醫師家中幫傭,除了清潔打掃工作外,也幫忙照顧雇主家中四個孩子的生活起居,這一年,男主人外遇離家,索菲亞太太情緒崩潰;Cleo與熱愛武術的青年相戀,當她發現自己懷有身孕時,男友隨即不告而別;1971年的墨西哥街頭有遊行抗議與血腥鎮壓事件,而Cleo與索菲亞太太一家的生活也正經歷劇烈的變動,她們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孩子們童年的純真,直到那片海洋逼著她們心中的潮浪都潰堤。 柯朗以生動唯美的黑白數位影像,憑藉悠長具詩意的鏡頭,描繪他對童年、家庭與故鄉的愛。這封情書,情感濃烈卻不煽情,在動盪不安的時局下,有的是人物間的真摯情誼,它跨越了種族與階級,從一個中產家庭的視野遠望時代巨輪的轉動。那看似瑣碎的生活片段,小至停個車、大至家族旅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湧現出來的,帶著一種無方向性的盲目與隨機,也帶著距離的美感。人在時間的流動中顯得渺小無力的,但是在小孩的天真記憶裡,其實看不到太多現實的兇殘,因而是寧靜且安詳的。類似散文式電影形式,卻像是一個完整的小宇宙,是非常成熟的導演風格。 《羅馬》看似再簡單也不過,實際上卻拍成了Materpeace,每個畫面、每個片段、每次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讓人讚嘆折服的深厚功力,不知不覺地就被吸引進去。例如:街頭暴動與兄姊海浪遇襲兩段的場面調度,就是難若登天的奇觀,如果只在Netflix收看是很可惜的。而導演為電影注入濃濃的生活感與細膩情感,詩意雋永又飽含敘事張力。這是羊男2018最愛電影,第一名! (決定二刷後再來改寫成長影評!) 《羅馬》| 正式前導預告 [HD] | Netflix

2018電影筆記92-[金馬2018]德國《賣場華爾滋》(In the Aisles)

即便柏林圍牆倒塌已經過許多年,但所謂的「德國統一」仍然是現在進行式,傷痕一直存在、失落如影隨形。而位於德東大城萊比錫的這座大型賣場,隱喻的其實是一群人為了隱藏傷痕而構築的新世界,電影乍看是描繪在賣場裡工作男男女女的日常工作與情感交流,若有似無、若即若離的感情,但看完很難不去感覺到那背後龐大沉重的歷史背景及一整代東德人的失落。 本片沒有太大的戲劇性,一個年輕男性新進員工,用制服掩飾身上刺青,寡言而避談荒唐過去;在賣場有像父執般的老鳥提攜,也有心儀的甜點部女同事,他們都在大賣場做著穩定、規律的工作。諷刺的是,這座新世界處處充滿「進步」與「全球化」的象徵,井然有序的賣場宛如新牢籠,也削減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們不熟悉彼此的過去、不理解的事情也很多,像是丟掉還沒過期的食品,還有為何布魯諾突然以極端的方式離開。但無論暴力或死亡,都在畫面外執行完成。 如果拿掉喜劇與配樂的部分,這部片會變得很重,不好承受。但導演用藍色多瑙河配樂、海洋意象的音效等,柔和了看似冷漠的情感,而追根究柢,所有人際關係的本質都建立在情感的連結。與其將自己禁錮在過往的美好風景,怨嘆自己從卡車開到推高機,倒不如跨過那層安全網,開啟新的旅程,才是在這混沌世界中找尋出路的最好方式。每一個時代都有跟不上、跑不了的人,他們的人生充滿框架與限制,只能盡力抓住每一刻的快樂,就算只是暫時喘息的棲息點,都會有人準備粉身碎骨。 賣場華爾滋》中文正式預告|11.23 走道上相戀 ※電影金句: 「你知道愛斯基摩人怎麼打招呼嗎?」 「如果可以,妳想要許什麼願望?」「我想要一切」 「妳怎麼了?」「沒事,不是一切都與你有關!」

2018電影筆記91- [金馬2018]中國《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這部電影是一封淒美的棄世遺書,是一首哀傷的青春輓歌;每一句台詞都是求救訊號,每一個鏡頭都是無情訣別。當日子過得太糟、生命不再會好、生活盡是泥淖,如果,能逃到他方,誰會願意待在坍塌的黑暗骸堡裡?如果,大象是失落的理想,而生命到最後卻總是徒勞的。 這部改編自胡波同名短篇小說的電影,原先場景設定在台灣,可能與作者曾來台灣參加金馬創投活動有關。將近4小時的片長,講4個被各有挫敗、走投無路的人,大量的長鏡頭與近距離跟拍,人物之外都陷入失焦朦朧的狀況,隱喻他們對生活感到厭惡想出走卻又無處可去,只盼望著有一天能到滿州里看那頭席地而坐的大象。 胡波是一個對自己的創作特別執著、不願妥協的人,他的早逝,讓他的堅持得以成真。最後大家只聽見了黑夜中的象鳴,旅程要不要繼續下去?答案好像已經不是那麼重要。在暗夜中,只能獨自保留一絲想像。胡波的悲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部電影的一部分,而金馬獎頒給了他最佳影片,讓他在歷史從此留名。胡波母親的淚水,與李安的柔情擁抱,我想我會忘不了。 金馬獎最佳影片2大獎得主【大象席地而坐】HD國際版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只是到了後就會發現沒有什麼不一樣。都過了大半輩子,只得騙自個說,一定是不一樣的。」 「這些石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接著你習慣它,直到足夠的時間過去了,你變的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 「人活著是不會好的,只會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以為換個地方就會好了,好個屁呀。會在新的地方痛苦。」

2018電影筆記90- [金馬2018]黎巴嫩《我想有個家》(Capharnaum)

第一位拿下坎城評審團大獎的阿拉伯裔女導演Nadine Labaki執導的本片,劇情描述黎巴嫩12歲少年贊恩離家後在貧民窟求生的故事,內容觸及貧窮、移工、童婚與人口販賣等問題。其中少年在法庭上控訴父母不該把他生下來受罪的橋段直指人心。原文片名「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意謂受到詛咒而成廢棄的地方。 導演累積三年貧民窟田野調查拍成本片,一改過去《焦糖人生》(Caramel)的灰色喜劇路線,用類紀錄片的寫實形式,從一位12歲小男孩持刀殺人受審案件切入,呈現缺乏關愛而被迫長大的兒童,為了生存展現的強大生命力。兒童在一個充滿不公平社會的惶恐和無助,生下來就沒有身份證明,父母也沒有能力撫養與照料他,一切只能靠自己。 拍攝這種沒有出路的絕望人生,導演出了不一樣的視角和細節,格外有說服力。她說:「你看到的不是虛構的,這些人在片中說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讓人不免心中感到陣陣酸楚。這場荒誕的現實劇是誰製造的?誰才能解這個世紀難題?沒人教小孩正直,他卻能綻放生命力和良善,除了憤怒,他很少激烈地表達情緒,但鏡頭裡每一次的紅眼眶和噙淚水都沉沉地落在心頭。生活的意義何在?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樣的人間悲劇繼續下去嗎?揭開瘡疤讓人不愉快,可是不勇敢面對就永遠沒有可能了。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我想有個家 Capernaum ※電影金句: 「我要控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自己決定要把我生下來。」 「你兒子一出生就死了…他並不存在,連番茄醬都有日期和保存期限,你兒子什麼都沒有。人生就像狗屎,比鞋還髒。」 「在你假裝慈悲的眼中,說出的每一句愛我的話,都讓我只想嘔吐;什麼無心之過?那只是你自欺欺人的藉口。」 「這樣的日子,你應該光想到就想死,你不要用你的思考方式來評論我們的生存模式。」

2018電影筆記89-[金馬2018]美國《壞事大飯店》(Bad Times at the El Royale)

本片導演Drew Goddard是好萊塢知名編劇,寫過魔鬼細節的《LOST檔案》與《科洛弗檔案》,上部導演作品《詭屋》也是孤島山莊流派的懸疑劇。影片有著強烈的懸疑和驚悚氛圍,把60年代的美國萬象濃縮在一個橫跨兩州的小酒店中幾個人物身上。最明顯的歷史彩蛋就是雷神演出的邪教教主正是惡名昭彰的查理.曼森,60年代最不缺的就是這類襯衫鬆垮、腹肌嶙峋的長髮詩人,瀟灑地將宗教、法律冶於一爐,用毒品、性愛與搖滾樂和自己瞎建構的理論來控制懵懂青少年,說服他們成為信徒,供其為非作歹;而飯店內遭到偷拍的「大人物」,明顯影射的就是甘迺迪與夢露的那段緋聞。 廣義而言,這些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馬,路經此地「被審判」,或是「洗滌罪惡」,然後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理框架下玩轉敘事遊戲。除了上述邪教教主外,油嘴滑舌的銷售員影射胡佛任期內的FBI活動、性格乖張的女硬漢姊妹連結到嬉皮文化、急欲成名的黑人女伶關連到種族平權、恍神的前台小弟意味越戰留下的傷痕,笑裡藏刀的老神父更為關鍵,從假神父轉為(意義上的)真神父的蛻變,使得道德界線變得難以捉摸。 這應該是導演寫給60年代的另類情書,或許用力過深、塞進了過多訊息,師法昆汀也過於明顯,人物塑造也有美中不足處,但已算是完成度很高的成功範例,後市可期。此外,超棒的電影原聲絕對值得一聽再聽! 壞事大飯店 | HD中文電影預告 (Bad Times at the El Royale) ※電影金句: 「我聽厭了你們這些男人講呀講,講得自己都以為自己有信仰了,其實就是為了最後自己能想上誰就上誰。」 「每次你說要走,我都以為你會留下。」 「我明知道這些事是錯的,我還是做了。」

2018電影筆記87-[金馬2018]中國《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

2016年,湖南省爆發了震驚各界的「陸勇案」,陸勇是一家針織品出口企業的老闆,同時也是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因所服用的藥品價格過於高昂,家中積蓄幾近掏空,他在因緣際會下發現一款印度仿製藥,服用後發現效果不錯,但藥價卻便宜許多。於是他開始推薦給其他的白血病患,並親自跑到印度進口藥品。然而,這款印度仿製藥因為沒有批文,被政府認定為「假藥」……這個傳奇故事,被導演文牧野改編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我不是藥神》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成功案例,宛如中國版《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上映後在中國快速衝出亮眼票房,並引發整個社會的高度討論。雖然本片做為商業片必然有加油添醋煽情之處,但涉及的題材已突破中國電影的尺度,敢於觸碰醫療等相對敏感的話題,作品一語道出中國社會底層人物的無盡悲苦,以及在那官僚制度的包庇下,社會現實的黑暗和無奈。 主人翁程勇從一開始的貪財牟利,到最後受到病友們的影響而願意犧牲自己拯救病患,既沒有錢才又沒有健康的平民老百姓,渴望救贖與道德崇拜,這樣一位宛若救世祖形象的誕生,正好讓努力為爭取生存權的普羅大眾看得慷慨激昂。但是在中國電檢制度下,對於結構性因素的批判當然巧妙避開,而直接把惡人嘴臉等同於無良藥廠,最後託言大有為的政府將抗癌藥納入醫保解決了問題。 中國人民在體制壓抑之下,談良知與力量是真實還是幻覺?《我不是藥神》其實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痼疾,只是借着電影上映而來一次總爆發。《我不是藥神》能成為現象級的影片,從這一角度看,可說是必然的事。 《我不是药神》 Dying to Survive 2018 中文版预告片 ※電影金句: 「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他只想活着,他有什麼罪!」 「領導,求你一件事,求求你們別再查了,這藥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嗎?」

2018電影筆記86-[金馬2018]賽普勒斯《萌犬偷渡令》(Smuggling Hendrix)

賽普勒斯,一個背負著戰爭痕跡、種族衝突,以及大英帝國沒落最後篇章的分裂島國,因種族問題於1974年分裂成南、北賽,目前在南賽還有聯合國部隊駐紮。南賽人口主要是希臘裔,2004年成為歐盟成員國,靠著觀光與農業,GDP超過兩萬美元;而土耳其裔的北賽,則相對落後而貧窮。這小小島國的分裂故事,就已經包含三個環環相扣的層面:宗教和種族、地緣政治,以及全球戰略環境,與台灣的政治現實有許多雷同處。 《萌狗偷渡令》用輕喜劇的形式笑談賽國南北分裂議題,卻戲而不謔,以小狗誤觸政治雷區為引,舉重若輕地凸顯國界的荒謬,以及南北長期隔絕下的文化偏見與衝突。正如導演所說的:「電影檢視了我們在自我與他者之間築起的邊界、柵欄或城牆,不管是真實的或想像的,一旦我們對未知的他者有更多認識,其實都是可以打破的。」 這種「不願承認對方的國家」的設定,當然會讓人想起台灣的處境。原本住在北賽的主角,因為自己是希臘裔,在南北分裂後只能到南賽落魄地討生活,當他看到看父親的「房子」與「佔據」他房子的人時,那種「一切既熟悉,卻又很陌生」的感覺很耐人尋味。可惜的地方在於女主角出場後,設計的幾道場景都過於刻意,削弱了先前電影營造的緊湊感。還好電影沒有給出太鄉愿的大團圓結局,人性善良,族群間錯綜複雜的歷史問題解決,但「不需要先和解,該先推倒邊境」的結論,似乎可以值得我們來深思與討論地。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萌犬偷渡令 Smuggling Hendrix

2018電影筆記85-[金馬2018]法國《高潮》(Climax)

法國的布魯諾·杜蒙、丹麥的拉斯馮·提爾與阿根廷的加斯帕·諾這三位導演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他們的電影「驚世駭俗」,喜歡挑戰觀眾感官極限,充滿黑暗與恐懼,更充斥著暴力與毒品,看了會不舒服。可我還是選看了加斯帕·諾的新片《高潮》,就是一種看電影的癮頭吧,結果看了果然不舒服! 電影故事描述一群進行集訓的年輕舞者,在最後一夜的派對上飲料被暗中下藥,全體團員因此陷入癲狂的高潮,終至一發不可收拾。導演著名的眩暈式長鏡頭與黑色、情色的元素毫不遮掩地闖入觀眾視野,傾斜、搖晃、顫抖的鏡頭類比出吸毒者的視覺,空間被扭曲與旋轉,讓人覺得無所適從。 這種類似處於鬼門關頭的體驗鏡頭,以俯拍旋轉的一鏡到底,盡可能地對幻覺體驗與生死體驗進行模擬,它不是與觀眾隔離,相反地是想建立一種親臨現場般的體驗。導演盡可能地告訴觀眾這就是迷幻、死亡。但這也是我認為加斯帕·諾的局限所在:它固然觸目驚心,成功地通過赤裸裸的感官壓迫來表達暴行,但過度沉迷單薄的情欲放縱題材,也使得故事缺乏深度挖掘的力量。跟一堆人擠在imax大廳看片,出來有種群魔亂舞,劫後餘生的負面感...(這是另類「反毒教育片」嗎?) 嗑到荼靡導演超ㄎ一ㄤ新作!【高潮】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生命是集體的不可能。死亡是非凡的體驗。」 「存在是轉瞬的幻境。」

2018電影筆記84-[金馬2018]英國《真寵》(The Favourite)

當我們用《非普通教慾》、《單身動物園》、《聖鹿之死》幾部電影把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定義為怪奇荒誕且自成一派的創作者時,他帶著着新作《真寵》殺進威尼斯影展,過去以詭異、反烏托邦為人熟知的他,此回帶來平易近人且人味十足的英國宮廷大戲展現在世人眼前,不論是美術、場景、服裝、音樂都很強大,讓觀眾大開眼界。 說起「宮鬥戲」,台灣觀眾可不陌生,本片沒後宮那麼複雜,就是三個女人的戲:一個是在深宮不勝寒的女王,失去過17個孩子,現在病痛纏身,孤獨且寂寞;她的閨蜜莎拉,聰明果敢且具軍事、行政才華,垂簾聽政干預朝政;莎拉的遠親艾碧嘉在宮中謀得侍女職缺後,一邊取得莎拉的信任,一邊設法親近女王,暗中破壞兩人親密關係,最終成為女王新寵。 大多宮廷劇在描繪奢靡宮廷生活時,經常使用快速的蒙太奇剪接手法,讓觀眾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觀賞那炫目而使人迷惑的盛大排場,而缺少深入挖掘更複雜的人性內裡。《真寵》雖然也有著精緻華麗的場景,卻可以藉由鏡頭與服裝設計的對比,體會作者想要表達那宮廷的華而不實與人性扭曲。例如對比於宮中男性的巴洛克穿著,三位女主角的服裝設計區隔於周遭,像是保有自我意識,且個性強勢剛毅;超廣角與魚眼鏡頭讓女王的房間嚴重變形,以及綿延不絕的黑暗長廊所暗示的黑暗人心。 最後我們發現,雖然改了場景、換了角色,尤格藍西莫所要探討的,仍然是「感情的極限」與「愛情的徒勞」。幾部電影看下來,導演似乎悲觀地認定在最終求生的過程中,愛是可以被犧牲的過河卒子,女王為求自保的自私,以及被嫉妒與失去權力所激發出來的焦慮反應,才是最真實的人性反應。因此在《真寵》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人心總會被自私與貪婪所蒙蔽,愛,最終就像女王的身體,漸漸枯萎癱瘓了。有權與沒權的人,都找不到他們渴求的愛,只餘下空洞與孤寂。 2019/1/25上映 【真寵】首波中文官方預告 ※電影金句: 「所有人不是離開我,就是死了。」 「人生就像迷宮,我以為走出來了,前方卻一直有困境。」 「我只為自己想,沒有例外!」

2018電影筆記83-[金馬2018]挪威《不可能的逃亡》(The 12th Man)

本片根據二戰史上最著名的一起逃亡事件改編,描述遭納粹追殺的挪威反抗軍楊恩(Jan Baalsrud),在零下卅度的冰天雪地裡,徒步八百多公里逃生成功的真實故事。該片不僅劇情驚心動魄,拍攝場面磅礡浩大,劇組深入北極圈實景拍攝高山雪崩、萬鹿齊奔等壯闊場面,著實令人感動與難忘。 如果說李奧納多在《神鬼獵人》影片中主要的對手是大自然,那麼楊恩要面對的,是整個挪威的蓋世太保組織,和同樣冰天雪地嚴酷的生存環境,整整六十三天。一個人要有多強大的求生意志才能生存下來,要有多少個不畏納粹威脅的愛國國民付出幫助,他才能一次次逃離險境?觀影當中看得我數度動容,而這場奇蹟式的逃亡事件,不僅鼓舞挪威人民團結反抗納粹的決心,同時為北歐戰況埋下勝利伏筆。 奇迹,是因眾人的傳遞才得以延續。希望,才是真正普世價值觀,並非一定要勝利,如同《敦克爾克大行動》。這些看似失敗的生存,帶給人們的是希望,那才是戰爭時期真正最珍貴的寶藏,沒有了信念,就會失去方向。而協助楊恩的男女老少,他們保鄉衛國的沸騰熱血,更是令人動容的珍貴情操! 挪威雙年度票房總冠軍!【不可能的逃亡】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我若躲起來,怎救我的國家?」 「我知道你會找到方向,一定不會讓此任務徒勞無功。」 「我不是英雄,救我的人才是英雄。」

2018電影筆記82-[金馬2018]義大利《狗奴人生》(Dogman)

本片是以《娥摩拉:罪惡之城》贏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義大利名導馬提歐賈洛尼新作,故事講述性情溫和的寵物美容師馬切羅因意外捲入犯罪事件,不僅生命飽受威脅,人生也因此被改變。他本來是街坊中有求必應的老好人,但是遇上了前科犯西蒙齊諾的邪惡請託後成了代罪羔羊,最後只好選擇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復仇... 導演再次帶領觀眾見識義大利底層社會的陰暗面,全片戮力經營冷冽氛圍,並以犬作喻,展現弱肉強食的世界如何吞噬人心,以及愚善者企求的一絲尊嚴,可說是微觀版的《娥摩拉》,或是義大利版的《江湖兒女》。 要把一隻狗變成你的夥伴很簡單:你對他好,他就會開始對你搖尾巴。馬切羅和改變他生活的惡徒西蒙齊諾的關係充滿悖論。一方面,他對這個強權朋友存有仰慕,一方面内心又無比恐懼。比起實際的肉體暴力,更令人恐懼的是心理暴力:面對强大的權力者,人們像生活在一個莊園城堡裡的百姓,恐懼、怨恨卻又無從相對。一個天性非暴力的男人,在如此還境下是如何一步步被逼走上血腥報復之路?當他完成這一切時,前方的生活却只能更加迷途。 《犬舍驚魂》Dogman電影預告(《電影好好看》第51期) ※電影金句: 「我們到底是不是朋友?」 「只要你道歉,我就放你出來。」

2018電影筆記81-[金馬2018]匈牙利動畫《盜夢特攻隊》(Ruben Brandt, Collector)

這是匈牙利導演 Milorad Krstic 震撼動畫界的處女作,被譽為繼《佳麗村三姊妹》後最重要的歐洲動畫片。故事講述心理治療師魯本飽受惡夢困擾,夢中名畫總會對他展開攻擊,魯本的病人們:咪咪、喬等人為幫他克服恐懼,決定一同盜取名畫,偷遍全球美術館。本片最大亮點在於號稱每十秒鐘就有一個彩蛋,堪稱動畫版的《一級玩家》,大量名畫與經典電影畫面如《教父》、《羅生門》等穿插其中,熱愛電影熟悉藝術史的觀眾會充滿樂趣,但也相對製造了較高的觀影門檻,加上詭異的畫面平衡,容易與一般觀眾產生距離感。 電影是一群人同時在做一樣的夢,而本片可說是魯本的一場大夢與導演的流動藝術畫作,他與自己潛意識的對話,一如安迪沃荷的畫作「雙面貓王」,暗示魯本的兩種意識;而魯本在夢中可以化身成任何角色,並將現實生活熟悉的人物與事件融入夢境裡,除了畫風特別外,更讓人驚豔的是故事本身極具戲劇張力,如同《全面啟動》透過不斷翻轉的情節,試圖把觀眾推向層層夢境迴旋裡(雖然有時夢中夢的邏輯不太容易懂)。 究竟這整場虛實交錯的冒險行動,何者為真?何者是假?在最後的結尾導演又帶著我們從頭來過,就像李奧納多那停不下來的陀螺一樣耐人尋味,似乎在告訴觀眾,想要逃離噩夢那有這麼簡單!當魯本每次得手名畫後都以為從此有好夢相伴,才發現原來人類的心理陰影,一但形成就可能一輩子擺脫不了,就像影片探索了東德時期那段不可告人的人體實驗秘辛,不難令人聯想到,戰爭對國家人民所造成的影響,也不是停戰那刻起便能煙消雲散的。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盜夢特攻隊 Ruben Brandt, Collector ※電影金句: 「藝術是心靈危機的解藥。」 「在夢裡,我變成兩隻貓,並且跟自己玩耍。」 「為了要保護你的美夢,所以我必須離開他。」

2018電影筆記80-法國《從前的我們》(Mr. & Mrs. Adelman)

日本動畫《你的名字》裡說:「當我們相遇,一定能一眼認出彼此。」;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裡說:「長大後卻回不到從前的我們。」同樣講命定的愛情,本片顯得活潑浪漫,並與文學交融。故事描述一對金童玉女,妻子擁有敏銳的文學品味,丈夫在她的調教下蛻變為成功作家,而善於編織故事的兩人,似乎也把男女日常戲劇化:他們深愛彼此,卻也憎恨彼此,一輩子糾纏。 這是法國知名舞台劇演員尼可拉斯‧貝多執導筒的處女作品,他包辦編導演,並與他的「主播嬌妻」戲裡戲外通力合作,將婚姻的愛憎化作創作靈感,成功拍出夫妻相處的甜痛處。電影由男主角的告別式開頭,世人對於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一位年輕記者採訪了與他結褵40多年的妻子莎拉,試圖了解這位文豪的成功歷程,卻意外發現不可思議的秘密。 對於名人,人們經常會以想像與期待編造他的價值,媒體則放大檢視或誇大臆測。就像婚姻,儘管世上不乏美好的婚姻,但是婚姻裡都有苦有樂,有美好的回憶,也有難以向外人道哉的衝突和扞格。本片特別之處在於透過男女主角的互動,將尋常的日常瑣事放大到熱鬧。雖有童話故事的基調,卻不完全是愛情喜劇,它有自成一格的藝術氣質,與獨特迷人的親密感,不時調侃時代文豪的犀利對白,更是劇本畫龍點睛的高明之處。 情慾愛恨糾纏半世紀!【從前的我們】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我知道我們相愛,但我不打算去愛。」 「二十年來我總擔心他會離開,也因為擔憂讓我能愛他這麼久。」 「現在人在乎成名,不在乎任何看法。」

2018電影筆記79-印度《我的嗝嗝老師》(Hichki)

這又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寶萊塢電影。本片同樣改編自妥瑞症患者布拉德·寇恩的自傳,可以說是《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 2008)的印度版,只是《我的嗝嗝老師》則是把主角改為女性而已,在議題的呈現上自然也融入了印度當代社會問題。 電影故事描述患有妥瑞症的女主角奈娜立志從事教職工作,但多次面試都因不停打嗝與不自主的抽蓄動作而遭拒,最後總算有學校願意給她機會,是去最頑皮的、來自貧民窟學生的放牛班當班導。她在學校中奮力爭取認同,並決定拿出戰鬥的精神,讓她的學生能排除所有的歧視與艱難,發揮自己的潛能。 電影探討議題含括僵化的教育制度、貧童的教育困境、以及眼光狹窄的老師與急功近利的缺德學生。對我而言,寶萊塢電影的「寫實」太像是烏托邦似的童話故事。但我們偶爾就是需要這樣的童話故事來黑皮一下。或許人類很多時候,認真就輸了。 【我的嗝嗝老師】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沒有不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老師你就是我們的那顆星星啊,率領著我們前行的那一顆!」 「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

2018電影筆記78-韓國《極智對決》(Negotiation)

《極智對決》由玄彬與孫藝真領銜主演,孫藝珍飾演的是談判專家,玄彬則首次挑戰反派角色,飾演綁匪、國際走私軍火販。但女主角並沒有展現令人驚艷的談判技巧,也過於感性(只有英文比較好?),還好劇情的高張力與鋪梗撐住了戲劇流暢性,算是一氣呵成、緊張刺激的娛樂電影。 電影真正的看頭其實是藉由一樁犯罪懸案批判當今韓國官僚層層交相賊的共犯結構,女主角不管多麼努力談判,都抵擋不了長官孤意攻堅的暴行。沒有人想真正的協商,背後隱藏的只是利益分配的沙文思維而已。 當劇情抽絲剝繭後越發顯現事情的不單純,孫藝珍要舉發的共犯結構相當龐大,牽扯層級從情治、軍方到青瓦臺全面涉入。熱血的批判讓看似冰冷的犯罪昇溫,綁匪翻轉為觀眾同情對象的經營也逐步到位,而人民對當權者的厭惡之心,見著被拆穿的官商勾結與貪污黑幕自然大快人心! 玄彬 X 孫藝珍鬥智鬥狠【極智對決】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2018電影筆記77-美國《登月先鋒》(First Man)

《登月先鋒》如果以商業娛樂片的標準來看,評價一定不高,因為電影既沒有足夠引起觀眾期待的科幻感,也沒有振奮人心的勵志劇情,甚至少了導演達米恩.查澤雷一直以來所擅長的爵士音樂。他選擇了一條在娛樂層面上幾乎背離觀眾的道路,不再「La La Land」,而是以近乎寫實的方式,刻畫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的年代裡,人類如何在死亡陰影的伴隨下卻執著於太空探索,並聚焦在尼爾.阿姆斯壯作為「人」的內心世界。 本片當中導演大多採取第一人稱的主視角,讓觀眾逼真地感受太空人的視覺 ,除了準確傳達了情緒的高壓與波動外,不斷的臉部與儀表板大特寫,真的有情緒滿溢到窒息感。而映照在 Ryan Gosling 面罩上及座艙中鏡子反射的外太空景象,美麗更勝直接拍攝景象本身。此外,雖然少了爵士元素,但本片中「聲音」的調度更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登陸月球的靜瑟片刻,無聲更勝有聲。 在喧鬧的時代下,這部電影顯得有些奇特,高不高明則見仁見智。這趟重現歷史的登月之旅,可以像《阿波羅十三》那樣拍得科技冷硬,但達米恩.查澤雷拍出的是人性的繁複,人類向外太空探尋最終所觀想的,是不是反向的內在自我?如果沒有那股突破極限、探究一切的強大意念,人類是否還能往前進步?那不惜代價所追求的浪漫夢想實現以後,我們又得到甚麼? 【登月先鋒】國際版精彩預告-10月26日 繼往開來 IMAX同步震撼登場 ※電影金句: 「我不知道太空探索意味著什麼。如何有任何意義的話,我希望太空探索能帶來新的眼光,一種看事物嶄新的角度,而那種角度是非得飛向太空才能獲致。」 「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選擇登陸月球作為挑戰?沒有為什麼,我們就是想做這件事,不是因為它容易,正是因為它困難。」 「你們只是一群用破爛木頭在製作模型的大男孩,你們甚麼都控制不了!」

2018電影筆記76-韓國《與神同行:最終審判》(Along with the Gods: The Last 49 Days)

《與神同行》在台灣創下5億多元票的房奇蹟,但續集似乎來得有點快,原因是一、二集是在同時間拍攝的。第二集的資訊量很大,且與前作的關聯性很強,需要先看過第一集。在韓國原片名當中,首集有個副標:「罪與罰」,第二集則是「因與緣」。 續集裡,三位陰間使者為了讓金秀鴻能接受審判,必須帶回陽壽已盡卻被「成造神」守護的老人許春三,若金秀鴻在審判中被判有罪,三位使者就需放棄轉世的機會。此集劇情有三條主線:除了金秀鴻的審判外,其一是成造神在陽間守護許春三祖孫的情懷,其二則講述了三位使者千年前身世的故事,而最後這條主線才是本集敘事的核心。 這集的票房與口碑都沒有第一集來得好,除了兩集的時間點相差太近外,首集出現的地獄奇觀等東方奇幻元素不見蹤影,東施效顰的「侏儸紀」與新加入的「成造神」角色,不僅沒有加分,甚至讓人有點失望。但我個人覺得是導演將第一集當中主線(主角的審判)與支線(陰間使者)互換的設計,做得不夠好,而且劇情最後的懸念(江林的身世)也太容易被猜到。此外,導演想講的東西過多,東講投資理財,西批領養與房屋正義,劇情元素略顯蕪雜。 儘管如此,高麗棒子這樣一部講述人性主旨的故事還是值得一看,劇本沒有老套的教忠教孝,而是可以讓觀眾在審辦與詰問的過程中重新凝視人生的意義,這樣已經值回票價。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 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不是沒有請求原諒的心,而是沒有請求原諒的勇氣。」 「世上沒有壞人,但是有很壞的情況。」 「遇到不平、憤怒之事,可以把一切事情倒過來思考與解讀,那麼就會有答案。」 「再也無法請求父親的原諒,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地獄。」

2018電影筆記75-美國《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本片有個超過80年的公式化老劇本,一個世紀以來好萊塢就拍過四次:男星經歷事業巔峰到低迷,而他一手培養並深愛的女子隨後在歌壇大放異彩,成為冉冉上升的巨星,同時男星則因酗酒問題逐步自我毀滅,此消彼長,最終悲劇結束。 布萊德利庫柏首度擔綱導演,這部電影可以被挑出不少毛病,卡卡的演技也非絕佳。特別是:男主角很難讓觀眾去同理他為何既然已經尋得真愛,還會逐步走上毀滅?他的過去一片空白,只讓我們看到表面「當時的浪漫」,反而女主角的塑造比較有血肉。然而這部戲不只讓人看了感動,還在不怎麼愛看文藝片的台灣賣贏《猛毒》,不是沒有原因的。 電影中所有歌曲都是卡卡的原創作品(除了〈玫瑰人生〉與〈Pretty Women〉),而且所有的演唱片段,都是現場收音而不是預先在錄音室錄好再對嘴的成果!現場演唱有種非常真誠的特質,讓觀眾悸動並無法隱藏內心的感動,電影中出現的演唱會場景,其實是在Coachella與Glastonbury音樂節上的真實取景,他們一邊演唱一邊拍攝。歌手素顏展現天籟歌喉演得不差(比翹臀珍與瑪丹娜實在好太多),演員更唱得棒,更讓許多本來不聽卡卡唱歌的人開始聽她的歌! 音樂人的詞曲創作、樂器演奏與演唱是故事的核心靈魂,但永遠不變的夢想與愛情,更是票房萬靈丹。女神卡卡以歌藝與真才實學征服觀眾,布萊德利庫柏的歌藝更讓人驚訝,他們都比理所當然的表現還更好,化學作用很強。每首歌曲的戲劇張力也都很強。尤其在意想得到的片尾曲中悄悄插入意想不到的畫面,唏噓中叫人落淚。 電影的主題曲,可說支支動聽。尤其那首〈Shallow〉,不但好聽,還充滿警世意涵: 「請告訴我,女孩,你在這摩登世界快樂嗎? 還是你需要更多?是否還有你在尋找的東西? 請告訴我,男孩,總在填充空白,你不覺得疲累嗎? 還是你需要更多?總將自己扮成硬漢不是很難嗎? 你看我跳入深處 穿破表面 但不會墜入底層 在這裡沒人可以傷害我們 我們已經遠離淺灘了!」 一個巨星的誕生 | HD中文首版電影預告 (A Star Is Born) Lady Gaga, Bradley Cooper - Shallow (A Star Is Born) Lady Gaga, Bradley Cooper - I'll Never Love Again (A Star Is Born) ※電影金...

2018電影筆記74-日本《新參者:當祈禱落幕》(The Scythian Lamb)

東野圭吾的小說,文筆很一般,寫作上更傾向描寫人性,常常揭示日本人禮貌背後的虛偽,很適合改編成電影,例如《嫌疑犯X的獻身》對於堅守的淒美愛情和執著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是非常經典的日式推理片,而本片則不遑多讓。 本片以東野圭吾筆下人氣角色加賀恭一郎為主角,是系列作品第十部,被當作《新參者》系列的完結篇。「日劇女王」松嶋菜菜子在電影海報上佔幅大版面,雖早已令人可能猜到最後謎底,但絲毫不會減少觀影參與推理的樂趣。推理的過程看似不停翻轉再翻轉,隨實際上它依循的脈絡與邏輯相當縝密而合情理。 這樣的故事與《砂之器》很像,兇手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去,曾經在困苦環境下失手殺人,一輩子活得戰戰兢兢。如同《嫌疑犯X的獻身》裡所謂的「究極之愛」,在充滿秩序的嚴謹鋪陳下,隱含將人灼傷的濃烈情感,其實是包裹著推理外衣的純愛物語。《新參者完結篇:當祈禱落幕時》更將「愛」昇華,犧牲自己,甚至抹煞掉自己的存在,一切只為了保護深愛的那個人。 【新參者完結篇:當祈禱落幕時】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每個人心裡都有創傷,所以不能以貌取人。」 「謊言是真相的影子,人人都帶著心的傷疤過活,為了保護那些傷疤,人們築起了重重的心防。」 「謊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為了保護自己所撒的謊,第二種是為了欺騙別人所撒的謊,第三種是為了包庇別人所撒的謊。」

2018電影筆記73-日本《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

請相信電影的廣告詞:熬過前面的卅七分鐘,保證你笑開懷! 近期引起廣大迴響的日本奇片《一屍到底》,是導演上田慎一郎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電影製作成本僅300萬日圓(約新台幣83萬),上映後卻引發高度迴響,極具話題性。劇情講述一個劇組於山中廢墟,拍攝一部低成本殭屍Live節目時,遭受真正殭屍的攻擊,瘋狂導演決定不放下攝影機,紀錄成員陸續變成殭屍......但其實電影絕不僅如此。 (以下有微雷)電影前面37分鐘一鏡到底,對許多資深電影工作者仍是一大挑戰,對年輕演員與經驗不足的工作人員更是如此。前面37分鐘你會以為這是一部B級殭屍片,甚至看得有點不耐煩,但是後面那60分鐘簡直令人笑到岔氣、感動到流淚,雖然是偽記錄的戲中戲,卻完全道破影視幕後製作過程,以及當中的委屈和妥協,明白每部作品背後,皆有一群人的堅持與付出。 本片乍看之下似乎沒有甚麼值得思考的內容,更有不少人說破了梗就不會去看第二次。然而,為什麼這部片會讓這麼多人推薦與分享?我們明知所有的幕後劇情都是假的,卻伴隨情緒地「被娛樂」,是因為這個故事說得實在高明!導演傳達了他對電影的熱愛,沒有說廢話,用簡單的鏡頭讓我們體會創作者對電影的狂熱。就是這份熱愛,才能凝聚有志一同的工作人員來完成一部影片,也才吸引了無數沈醉在黑黑戲院裡的觀眾。這部片絕對是會讓人看完後會喜歡上「電影」藝術的片子,告訴大家「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抱持著熱情貫徹下去。」 日本年度票房奇蹟!【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 電影預告 9/21(五) 一路拍到掛 ※電影金句: 「繼續拍!不要放下攝影機!」 「不要用演的,要自然散發!你整個人生都很虛假!」 「碰!\ ( ‵ A ′ )/」

2018電影筆記72-美國《人肉搜索》(Searching)

《人肉搜索》的相關廣告、資訊很少,預告片也不吸引人,若不是社群網站裡爆棚的好評,幾乎被我忽略了。本片原型只是五名電影系學生的創意短片,僅用電腦視訊畫面來呈現,不論敘事手法、劇本結構或是節奏掌控都是今年最好的懸疑推理片,但觀眾得自己去戲院觀賞,方能感受到別具一格的拍攝手法。 電影敘述一名父親在十六歲女兒離奇失蹤後,登入女兒的筆電,試圖透過臉書、郵件與直播媒體等記錄尋人。沒想到在搜尋的過程中,父親發現對女兒的一切僅停留在「知道」階段,並為此感到困惑與自責。失蹤案件在曝光媒體後受到社群的高度關注,然而就在警方調查走入死胡同之際,傷心欲絕的父親發現了意外的證據...(但結局鐵定讓你猜不到) 網路正如同每項科學的發明,有一體兩面的利弊,而且「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為人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對比到網路酸民的霸凌言論,再到筆電中私密訊息的被揭露,除了諷刺酸民與鍵盤俠,讓愛看熱鬧與愛跟風的鄉民醜態畢露外,更值得讓我們反思的是網路時代裡的親子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情,要如何保持並且維繫? 而本片最令人驚豔的是在冰冷的科技條件之下,還能深刻地拍出溫暖的人性本質:它看似社會現象劇,對於網路世代慣於與人互動分享提出批判,網路世界裡哪些是真情、哪些是假意,難以判斷;人們對事件反射性的反應,輕易地攻擊或消費他人,輕率的言論也對現實世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電影雖有其他作品影子,但巧妙地融合數位元素並穩當地講了一個好故事,最後帶到更深層的「父母的愛為孩子會做到什麼地步」,是今年不宜錯過的好作品。 你了解你的女兒嗎?【人肉搜索】HD最終版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你不見得了解你的孩子,這絕對不是你的錯。」 「我做的,全都是為了找到我的女兒。」 ...對孩子的一切,「知道」不等於「了解」,「關心」不等於「交心」

2018電影筆記71-美國《美國動物》(American Animal)

本片是一部中二版的《瞞天過海》,利用一樁搶案來檢視當代美國青年文化,四個年輕人像《模犯生》一樣鋌而走險,想要幹一件大事,計畫去盜取稀世書籍,藉此可以過著富貴榮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真的能像《瞞天過海》那樣策劃出一場完美的搶案嗎? 電影開頭就已聲稱本片是真實故事,並找來現實人物在劇中穿插敘事,電影手法類似紀錄片,慢慢推進、虛實交錯地建構一部表面看似熱血的犯罪竊盜電影,但內裡並非娛樂,而是深刻呈現出低成就青年對於未來的徬徨與迷惘。 血氣方剛的美國大學生憤世嫉俗、自恃甚高,生活安逸的他們隨時都有超越隱形社會規線的危險。他們參考許多經典犯罪電影的手法,例如:《霸道橫行》《刺激驚爆點》,但過度曲解電影世界的美好,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界線,且不斷放大現實的無趣,以至於促使自己走向犯罪的道路。漏洞百出的計劃,一錯再錯,最終難逃法網。 只是,導演的言之諄諄,年輕人是否聽得進去?還是非得「穿越界線一下,知道是什麼味道」才不妄青春?人生,多半時候是無法reset,重開機的。若能從失敗中重新站起振作,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那是一大幸運。 「快銀」帶頭搶劫!?【美國動物】HD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本片不是改編自真實故事,本片就是真實故事」 「沒人想變得平庸」「你會不會覺得你總在等待某件事情發生,那件事可能讓你的人生變得特別。」 「穿越界線一下,我知道是什麼味道,也許將來不會後悔?」

2018電影筆記70-香港《阿飛正傳》(Days of Being Wild)

「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之前的1分鐘,你跟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得那一分鐘。」不幸的是,我們也永遠無法忘記2003年4月1日那一天,哥哥的縱身一跳。就像電影裡的旭仔說:「世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飛得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世紀末的香港,最好時代的東方之珠,集合最好的導演與堪稱華語影史最夢幻卡司,打造出一部港人票選十大港片之首的經典之作,此回在國賓巨幕廳特映,豈能不進場膜拜?雖說是數位修復版,膠片的顆粒感還在,那隻雀仔雖然不在了,但牠翱翔天際所綻放的光芒,卻是永恆不朽的。 《阿飛正傳》的描寫性重於故事性,藝術本質讓它當年票房慘澹,難以訴諸普羅大眾。即便如此,這部王家衛編號2號的作品可以說是導演風格的奠基之作,由劇情節奏、用鏡、構圖、乃至對白等,樹立了作者往後高格調的文藝片路線,在十年後的《花樣年華》達到巔峰,而片中主角一樣喚做周慕雲與蘇麗珍。 那種若無其事的美感,在開門關門間,愛過與錯過,不需要對白,只管有動作,就能讓我們明白一切。《阿飛正傳》裡的愛情故事,沒有一段開花結果,所有的人都是過客,儘管生命各自不同,但在同樣的環境中,我們一齊走向那消失的彼端,沒甚麼不同 。旭仔痛恨世界,卻對女人處處留情,但最終在現實面前,他還是一敗塗地。 電影最後梁朝偉的獨角戲至今依舊是影迷熱議話題,根據原著劇本的設定,周慕雲是名職業賭徒,續集將講述劉嘉玲前往菲律賓尋人未果,偶遇劉德華生出一點曖昧,但華仔念念不忘張曼玉,一心想回港再續前緣,無奈她已和賭徒開展感情,梁朝偉與張曼玉也拍了在城寨居室內吃飯、聊天的戲,最後卻因首集票房不佳影響續集被腰斬,不過倆人感情關係確實在《花樣年華》中完整延續了。 9.28 【阿飛正傳】數位修復版 正式預告 ※電影金句: 「我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會喜歡哪一個。」 「我是要你恨我,這樣你才不會忘記我。」 「世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一輩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一生這麼長,很多東西也沒見過。我也不知道我最想看見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好運氣,做人千萬不要比較。」

2018電影筆記69-日本《睡著也好醒來也罷》(Asako I & II)

濱口竜介導演上一部的作品《Happy Hour》超過五個小時,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洗滌了我,讓我確知《睡著也好醒來也罷》是非看不可的電影。沒想到兩個小時的長度,竟也能讓角色的情緒多次峰迴路轉,裡面傳達出來的女性細膩情感,讓你幾乎抓不住它。 柴崎友香的原著小說中,女主角泉谷朝子失戀之後,陷入了長期崩潰般的嗜睡症,內容像是一本厚重的感官流水帳,描繪她在睡與醒交界之間的敏銳與恍惚感,篇幅上也側重在她與麥的第一段戀情,感覺是本不太能被影像化的作品。而濱口竜介卻另闢蹊徑地改編了故事,多了配角的支撐,並輔以東北大地震的溫馨重建,拍出了具有他個人風格的新作,而小說最後那恐怖急轉的卅頁,被他使勁放大地鋪陳,並置入了自己的人生觀感。 女主角朝子前後愛上了兩個長相一樣的男子:麥與亮平,她面對愛情時,猶豫不決,宛若半夢半醒的恍惚心理。與麥的一見鍾情熱戀,對上亮平日常積累出來的情感,兩者之間該如何選擇?當朝子拋下長期相處的亮平,投回麥的懷抱時,說出「自己過去好像做了一個成熟的夢」,現實的自己正一直等待舊愛的歸來。 愛情是難以捉摸的,有的愛情宛若浮雲,但兩人一碰觸就天雷勾動地火;有的愛情,靠的卻是日積月累的相處。愛情有太多可能性,最不能掌握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影片從戲劇化的情節轉折,探討女性的私慾領域,以及像河的流動不斷改變的人類情感。女主角想驗證自己對「愛」的直覺是否正確,選擇怦然心動抑或細水長流?愛情的意義,應該是要在戀人懷裡學會獨立。如同電影最後一句台詞,朝子對亮平說:「我再也不會依賴你了!」 濱口竜介的作品跟是枝裕和一樣有強烈的日常感,但日常當中帶有強烈的不安暗湧,且人物皆能把握身體感受的瞬間,說出有意義的內心話來觸動觀眾,加上與劇中舞台劇契訶夫作品的互文性,造就了整部片令人驚喜的演出。正是:「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為不幸的人們在默默地背負著自己的重擔。」如果有一天,愛情的重點不是你選擇了誰,而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擁有什麼生活,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也不需要再依賴誰? 電影當中最耐人尋味的段落,莫過於亮平與朝子在凝視新家門前的小河流時,亮平嘆說:「好髒啊。」朝子卻說:「好美。」讓我想起《畢業生》片尾鏡頭停留在兩人不同的笑臉上,或許,這正是朝子愛情猶豫的根源所在啊~ 前後任男友竟長一樣?!【睡著也好醒來也罷】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

2018電影筆記68-美國《厭世媽咪日記》(Tully)

本片不是歌功頌德的母愛片,但也非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式的瘋狂《母親》,真的會讓人厭世。電影寫實呈現出的是一個使命感很重的母親 ,內心憂鬱與孤立無援的景況,而莎莉·賽隆為戲增肥、犧牲形象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 已育有一女一男的母親瑪蘿,肚子裡又將有名三寶來報到,讓平時已忙得不可開交的她眉頭深鎖。夫妻兩人雖然感情不錯,老公工作勤奮也顧家,但對於老婆勞心育兒的處境卻有點無感,無法為她分憂解勞,於是瑪蘿最終接受了弟弟的建議,聘用了一名夜間保母塔莉來幫忙。這名年輕保母不但將寶寶照顧的無微不至,還與女主人成為無話不談的閨蜜,直到有一晚塔莉突如其來地提出辭呈… 本片導演 Jason Reitman的前作《鴻孕當頭》與《型男飛行日誌》都是個人欣賞的作品,但此回新作讓分裂人格跳出來拯救快被生活壓力壓垮的劇情設定,感覺純粹用來製造驚悚,反差過於詭異之下反而有點傷及原本劇情想要探討的「為母則強」這件事。 電影最可怕的地方莫過於告訴觀眾,即便像是莎莉.賽隆這樣的美女,在進入家庭之後,也會逐漸變成一個黃臉婆,「當媽媽」這表面上很幸福的事情,背後有很多令人痛苦、疲累又無聊、抓狂的時刻,育兒,從來就不是一件浪漫化的事情,只希望看了本片的男士們,能夠學習理解老婆照顧小孩時的真正需求,並分擔家事與教養的責任! 金獎影后"莎莉賽隆"【厭世媽咪日記】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電影金句: 「我只是不習慣有人替我把事做完。」 「為什麼妳比我年輕,卻想得比我還成熟?」 「媽媽你的身體怎麼了?」(眼神死) 「我以為我對世界不滿,但我只是對自己不滿。」

2018電影筆記67-日本《羊之木》(The Scythian Lamb)

本片由推理懸疑漫畫改編、《聽說桐島退社了》的導演吉田大八執導。劇情背景設定在犯罪人口過剩時代,日本政府提出一項新型態的假釋制度,讓更生人到偏遠鄉鎮就業,同時解決監獄人滿為患以及偏鄉就業人力的問題。六個殺人犯因此被安排到純樸的海邊漁業小城魚深市,市公所的月末一負責接待,他被長官告誡不要讓假釋犯互相認識,卻因為舉行傳統祭典,不得不讓六人齊聚一堂,結果引發一連串掀起濤浪的事件... 電影保留著原著獨特創新的世界觀展開,描述六名假釋犯如何適應新生活,並在彼此交錯的關係裡影響月末個人及整個小鎮的生活,藉此將人性善惡面的曖昧模糊呈現出來。導演選擇與原作不同的結局收尾,詭異而充滿衝擊。飾演高腰的松田龍平是全戲的關鍵角色,但他的突出也相對讓其他五個角色失焦模糊。 《羊之木》提出的假設在未來是很可能會發生的情況,讓罪犯與一般居民共同生活,在不知道對方經歷的前提下大家無事共存,但一旦知道真相以後,誰又能平常心看待?只是相對於前年同類型電影《怒》,本片的懸疑這塊做的不是很徹底,幸好結尾的高潮算是震撼,足以彌補前面過失,讓觀眾再思考電影中所涉及的人性教化問題,由神明決定哪一個人能夠存活下來的劇情安排,不啻是對人性愚昧的一種諷刺罷了。 4/27【羊之木】中文預告 ※電影金句: 「魚深市真是好地方,人情溫暖,魚也很好吃。」 「因為愛而勒死對方,一般人是不會懂的。」 「你是以朋友的身分還是工作的職責說的?」

2018電影筆記66-阿根廷《薩瑪的漫長等待》(Zama)

闊別將近十年的阿根廷女導演馬泰(Lucrecia Martel)過往的作品以女性為中心,她透過完整而詭譎的影片想要傳達某一個特定的抽象概念,例如:「失憶」或「少女心事」,作者風格明顯。此次她挑戰歷史題材,實驗色彩鮮明,透過荒誕的歷史碎片,來傳達一個「沒有希望的等待」。看不懂的人很多,能撐到最後的,此片的影像應該會殘留在你的腦海裡很久。 電影裡的主人公薩瑪像是卡夫卡《城堡》裡的K先生一樣被困在時間裡,他是南美殖民時期的西班牙治安官,一直希望被調離這個鳥不生蛋、疾病叢生的落後地方,但始終只能在原地周旋。「時間」這個在歷史題材裡的關鍵因素在此變得很遲緩,甚至停滯,在海邊的薩瑪一直在眺望遠處,他在看什麼沒人知道,因為鏡頭只讓我們看到他,而不讓我們看到他所見。 除此之外,導演很著重聲音的處理,觀眾能清晰地聽見鳥叫蟲鳴,以及無數來自南美森林的自然聲音,這些聲音與色彩鮮明的畫面構成了極為獨特神秘的南美大地環境。薩瑪貴為治安官,卻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形象,他漸漸才發現自己也不過是被歷史淘汰的沙子。殖民的血腥,人性的野蠻,早已蓋過他個人的失敗。 很悶。睡著兩次。但是影像卻揮之不去。 2018台北電影節|作者視角|薩瑪的漫長等待 Zama

2018電影筆記65-韓國《北風》(The Spy Gone North)

這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韓國電影,改編自90年代南韓知名間諜「黑金星」的真實故事。導演以精密考究的歷史細節以及北韓容貌的擬真捕捉,拍出精采紮實的東方諜報片。南韓情報員黑金星,假扮成紅頂商人跟北韓進行商業交易,藉此滲透北韓商貿高層。為了打探核武開發情報,他必須深入到最危險的平壤總書記-今正日,取得他的首肯。就在工作進度大舉推進時,他的長官竟因政權危機而背叛理念,拿他當跳板作為選舉鬥爭工具,執政黨為了勝選不惜找共產黨合作!最終他發現自己只是一枚棋子,玩不過兩韓高層的政治遊戲與私利算計,決定奮力一搏。 電影故事的年代離我們並不久遠,加上與共產黨對抗的處境與台灣極為類似,很容易引起共鳴。電影同時批評南北韓兩邊政治人物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與財富而刻意操作兩韓情勢的作為:不論是金正日的嗜錢如命,或者金泳三的維權操作,都是將個人利益凌駕在國家與人民之上,一樣不可取。但是電影很有趣的告訴我們,當年,南韓人愛買北韓貨勝過中國貨,但北韓資源缺乏、沒東西可以賣,就把中國貨進口改標籤,看在我們眼裡簡直匪夷所思。但在不可思議的背後所隱藏的,卻是韓國人想要統一的民族情感! 本片最引人注意的場邊花絮當屬劇組跑來台灣拍舊北京的戲,千禧曼波廊道、大直美福飯店、華西街夜市甚至陽明山中山樓都入鏡,再用CG後製技術修改,可能有人一時還沒看出來,加上台灣臨演在片中露餡講出「台灣國語」,讓台灣觀眾看得很有感。只是看到最後不免感傷,南韓能拍出這麼客觀好看的政治電影來批判廿年前的政權,台灣呢? 劉連昆案有可能拍成電影嗎? 史上首部台灣取景韓片【北風】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

2018電影筆記64-美國《瞞天過海:八面玲瓏》( Ocean's 8)

遇到好萊塢的類型罐頭電影時,我的寫作瓶頸就來了,於是就來信手寫個十二條隨想交差唄: 1.七個女賊結夥偷珠寶,電影片名卻是Ocean's 8,基本上就已經劇透了。 2.當我第一眼看到珊卓布拉克時,我以為是看到了麥可傑克遜。 3.珊卓布拉克的母親是德國人,難怪講起德文來字正腔圓。 4.演過Carol的凱特白蘭琪被好萊塢定型為蕾絲邊了嗎? 5.喬治·庫隆尼只以相片出現太沒意思,若能穿插一些閃回畫面更能有加分效果。 6.塗鴉教父班克西的作品亂入博物館引起館方注意的那段插曲有趣,結合時事。 7.除了珊卓布拉克外,其餘成員的背景如高山空氣般稀薄,鋪陳不足,較難產生共鳴。 8.安海瑟威「黑化」的過程有點勉強,感覺是劇組特意為他添加戲份。 9.即使美女如安海瑟威,生完小孩後還是顯得比以前的「貓女」壯碩許多。 10.料事如神、煞有其事的保險公司調查員最後的反戈設計我覺得是還不錯的黑色幽默。 11.全片最吸引我的其實是女星們的服裝秀以及那個3D眼鏡遠端造物技術。 12.女人原本騙術並不高明,她們是被男人騙了以後痛定思痛,最後才變得比男人更厲害! 【瞞天過海:八面玲瓏】中文官方預告

《電影中的地理與人類學系列03》納粹的寶藏: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

2018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在俄羅斯舉辦,一共有11個主場城市,明眼人會發現,怎麼在立陶宛與波蘭中間也有一個主場?沒錯,這裡是俄羅斯在歐洲的飛地,叫做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波茨坦宣言,德國割讓給蘇聯的土地,佔地15,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過去這邊一直屬於東普士的王都,舊名叫做柯尼斯堡(Königsberg)。 2007年德國一部三小時長的電視電影《百萬大逃亡》(March of Millions)(亞藝可以租得到)劇情描述的就是二戰末期東普魯士居民大逃亡的情形。1945年1月,隨著前線戰事吃緊,難民潮湧現,希特勒下令堅守,將柯尼斯堡變成要塞城市,準備與俄軍一決死戰,並不許居民撤離。電影當中的蓮娜的父親不願離開世居祖業與屬於他的貴族世界,堅持留下來。肩負家族安全的蓮娜只能獨自帶領家人踏上不確定的旅程。 1979年德國新浪潮大導演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最著名的電影《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又名:拒絕長大的男孩)的電影背景與這段歷史也有密切關聯。電影開場馬鈴薯田裡的逃難和收容情節,帶出了外在野地烘烤馬鈴薯的外婆,她用四條大裙掩護了槍口下的難民,卻也讓難民成了主人公奧斯卡的外公。這位難民,就是東普魯士大逃亡的人民之一。 1945年哥尼斯堡戰役的納粹逃亡被稱為德國的敦克爾克,又名「漢尼拔」行動,這段歷史讓人最感興趣的當然不是難民們,而是傳說中的「黃金列車」與「琥珀宮」。當年蘇聯紅軍兵臨城下,納粹黨人逃亡之際,並沒有忘記自己多年搜颳得來的金銀財寶,傳說他們將整整300噸的黃金和珠寶,塞了滿滿一列火車廂,其中可能包含「琥珀宮」。但黃金火車從此就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中,行蹤成謎,此後70年間,有無數尋寶人沿途尋找,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傳言說寶藏已經被找到開挖的新聞。 黃金列車曝光!戰爭後消失 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消失的琥珀宮"重見天日!|【國際大現場】20180331|三立新聞台 琥珀宮原來是聖彼得堡附近凱薩琳宮內的一座奢華的建築,通體由琥珀和黃金裝飾而成。在18~20世紀間被人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琥珀宮曾被德軍占據,並被拆裝運至德國柯尼斯堡。琥珀宮是早在1701年,由首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給他的王后禮物打造而成的,風格...

《電影中的地理與人類學系列02》橘子收成時:阿布哈茲共和國

我對阿布哈茲(Abkhazia)的興趣始於二件事:一是近乎科幻電影的傳說:前蘇聯時期的「人獸雜交實驗室」,二是2013年的一部電影《橘子收成時》(Tangerines)。 在1929年前蘇聯時期,史達林批准了一個極機密計畫,在阿布哈茲的蘇呼米建立一個猿猴繁殖基地,試圖製造出「人猿戰士」—— 用人類的精子給母猩猩進行受精,企圖製造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新型物種,可以用來採礦開墾、器官移植,甚至戰鬥。計畫的執行者是「契卡」(KGB前身)頭子貝利亞(Lavrentiy P. Beria)。 (「人獸雜交實驗室」現在成了猴園) 貝利亞為史達林時期的蘇聯二把手,是史達林大清洗計劃,包括卡廷大屠殺的主要執行者,歷史上極大的惡人。史達林是喬治亞人,而貝利亞就是阿布哈茲人,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實驗室會設在離莫斯科千里之外的蘇呼米。2017年的英國政治諷刺電影《史達林死了沒?》(The Death of Stalin)裏頭,與赫魯雪夫分庭抗禮的就是貝利亞,最後鬥爭失敗當場被抓去槍斃。 阿布哈茲共和國在哪裏?( 維基百科 )它就在黑海東側,喬治亞的西北一隅,北邊緊挨着高加索山與俄羅斯。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承認它的主權,包括俄羅斯、尼加拉瓜和祕魯。蘇聯解體後,阿布哈茲自行宣告獨立,與原來的宗主國喬治亞發生內戰,由於蘇聯的背後支持,雙方一直存在領土和主權的爭議。它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及南奧塞梯被視為後蘇聯「冷凍衝突」地區。 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喬治亞電影《橘子收成時》,說的正是發生在1992-93年,喬治亞與阿布哈茲兩國間的「柑橘戰爭(The war of citrus)」。這是一部反戰電影,但不以戰場為背景,而是透過一個愛沙尼亞裔的橘農,因為不忍心丟下果園逃命,結果被捲進了戰事周邊的遭遇。橘農意外搭救了兩個交戰後倖存的軍人,一個隸屬於喬治亞,另一個則是為阿布哈茲賣命的車臣傭兵。 【橘子收成時】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 老人把兩人都帶回家照料他們的傷勢,也勸他們放下對彼此的仇恨。而這位居中調停的老人,卻是愛沙尼亞藉,他的家人在喬治亞內戰時,通通返回已經重新獨立站起來的祖國去了。為什麼有很多愛沙尼亞人移民到高加索地區討生活?絕對不是因為家鄉太冷,而是俄國的歷史遺留問題。 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控制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