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在《芬妮與亞歷山大》中,一把火燒死了清教徒、嚴厲無愛的牧師,將希望放在帶給人們歡樂的舞台上,然後就此宣布息影。《芬》片包含了他童年的回憶與恐懼、對父親的難以諒解,透露出人類追求救贖,與不圓滿的人生常態。之後,伯格曼根據父母的婚姻故事,寫出《善意的背叛》劇本,交給他所信任的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導,拍出了這部1992年的金棕櫚大作。
故事描述富家千金安娜執意要嫁給神學院窮學生,但她前往亨利的故鄉結婚之後,才發現地處窮鄉僻壤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美好,彼此對人生的期待有所不同,此時她才體會到母親對她諄諄教誨的好意。影片尾聲停在女主角懷孕,幾經思量仍決定留在婚姻這條路上走下去。最後那顆意味深長的鏡頭,讓一切盡在不言中,也讓電影卻多了幾分溫柔與寬容。
電影用了近半篇幅來描繪男女主角是怎麼走到一起的,之後的悲劇性進展一目了然:一個孤僻陰鬱、意圖獻身上帝的男人,和一個執拗開朗、希望享受生活的女人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在狂熱的愛情面前被掩飾了,而婚姻不可能只有愉悅的狂熱。窮小子與富家女隔著的是巨大的階級差異,亨利捧著神學典籍試圖以上帝之名填補間隙,但鴻溝卻越拉越大。自卑滲透了亨利的骨髓血液,他的怨恨個性與上帝信仰的結合是災難性的,而安娜自始至終無法真正放下的「中產生活」,自然也是童年伯格曼的渴盼。
再次觀看大師的作品,依然滿溢伯格曼式的人性關懷與普世價值。這類作品就如同質樸的箴言,充溢著人性至理與素樸自然,也是伯格曼凝聚畢生智慧,對愛情、婚姻、信仰嚴肅的探問與審視,引向客體更多的參與與自省。當你撕開愛情與婚姻的浪漫面紗,才是真實世界的殘酷境遇與生活實象。神聖信仰的彼岸與與世俗安樂的此岸之間的矛盾如何達成和解(妥協),答案仍舊只能是「愛」。只是表面癒合的傷口,隨時有可能再被狠狠地扯裂罷了!
2018 金馬影展TGHFF | 善意的背叛 The Best Intention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