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追韓劇的多,看韓影的人卻不多。因為擔心非主流片依循兩周下片的常例,我在首映夜便至戲院觀賞,沒想到這部在坎城影展摘下金棕櫚桂冠的佳片上映到第四周,全台票房已經破億!
奉俊昊導演作品不多,每一部電影我都看過,《殺人回憶》一直是心中排名前三的韓片神作。當代韓影五傑當中,洪尚秀偏藝術、金基德太殘酷、朴贊郁很陰鬱、李滄東太無助,奉導則在藝術和商業間取得較好的平衡,既通俗又兼具社會觀察。本片除了展現犀利流暢的敘事情節外,透過視覺、聽覺(甚至嗅覺)的美術與隱喻味十足的畫面設計,讓一幕幕看似荒唐的情節,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竟如此貼近現實。
這部電影觸及議題甚多,姑且歸為三大要點:一是社會上/下階層間那個無法跨越的鴻溝;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界限」不可輕易越界;三是下層階級想要翻轉階級所做努力的徒勞。這些議題看似沉重,導演卻可以用詼諧又幽默的手段,去傳達真正想要表達的理念,在歡笑背後的淚水,十足的諷刺與對比。
去年的《小偷家族》講的也都是社會底層人物,但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輝與孤獨,但在《寄生上流》裡這些通通沒有,這裡是野戰的叢林壕溝,金家四口蜗居髒水匯流、氣味難聞的地下室,父母經商生意失敗,兒子大學重考四次落榜,本來連挑戰爛醉阿伯亂撒尿的嗆聲勇氣都沒有。兒子成為上流家庭朴家的英文教師給了他們一個賺錢的好機會,金家憑藉著小聰明與心計,看準朴家人的善良單純無心機陸續成為朴家員工。
上流的人住在滿眼綠意、窗明几淨的豪宅裡,就像溫室的花朵,只要求下人別越界;但被有心人士煽動與影響時,同樣地愚蠢、殘酷且缺乏同理心,管家與司機再找就有,開除下人又何需知道事情的真偽。下流人做下流事,上流人也沒有比較高級。所以宋康昊才會說:有錢人才有資格(餘裕)表現善良,底層的人耍點心機手段不代表他們不善良,只是在困境中求生。
電影中段的劇情有個驚奇轉折,所揭露的「秘密」確實在故事中起了驚人的效果,原來底層之下還有更底層。兩組人馬的生活經歷高度重疊:他們都開過古早蛋糕店(也都倒了)、都住在地下室、更有相似的味道。窮人可以表現的得體、可以假裝自己是中產階級,但他們卻遮掩不住自身的味道-窮酸味。而深不可測的黑暗密室,本是富人另闢蹊徑的避難所,現在卻是窮人的寄生處,同時也凸顯了韓國的特殊局勢。
電影的結局很魔幻卻也十分諷刺哀傷,一場大雨驟降,宛如富人的階級逆襲,窮人最後只能回到地下室去。最後金家老爸成為另一個躲在避難室的寄生蟲,兒子在做完白日夢之後寫了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信中告訴父親「就只要走上來就好」。這個社會給了那些底層人士看似公平的機會,讓他們藉由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往上爬,這份「希望」(抱著石頭)到底是可以實現的願景,或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虛幻?不屬於那裏的人,遇水只能落荒而逃。水一直流往低處,當夢醒了,周圍只剩下氾濫成災的髒水。
韓國社會近年流行幾個名詞:「88世代」(差不多就是22K)、「二多白」(20幾歲的無業遊民)、「三棄世代」(放棄結婚生子與買房),嚴峻的M型化社會,造就了自殺高盛行率的「朝鮮地獄」,也正是本片與去年《燃燒烈愛》兩部電影的誕生背景。這樣的背景足以催生窮人去鋌而走險,一個貧富懸殊到正義消亡的社會,還值得你捍衛甚麼?當道德的疆界模糊以後,除去了好人與壞人的標籤,我們是否都是一群寄生圖存的螻蟻?
【寄生上流】Parasite 正式預告 ~ 06/28 全台上映
※電影金句:
「朴太太有錢又善良。」「不,朴太太是有錢所以善良。」
「她本來是好人,卻踢了我一腳。」
「大家都好體面呢,明明都是臨時過來,卻很從容。」
「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
「錢就跟熨斗一樣,可以把一切的問題抹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