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文字有獨特的冷峻奇詭氛圍,公認難以被影像化,改編電影少獲好評。韓國名導李滄東的《燃燒烈愛》改編自村上短篇小說〈燒掉柴房〉,在2018 年坎城影展中獲得影評人一致讚譽,《銀幕》場刊給予 3.8 分的歷史最高評價。李滄東在訪談中表示,本片意圖肩負當下青年的「無能為力」,希望描述青年世代面對自我生命的矛盾,與試圖了解外在世界時的疏離感。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絕對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改編。李滄東創造了一場謎團與暗喻,電影有獨特的韻味,其神秘性、曖昧性與多義性雖然與村上桑的味道不盡完全疊合,但互文性十足,讓人看完後有一堆疑問縈繞在腦海裡。
原著小說僅九千字,故事圍繞姓名不詳的兩男一女開展:卅一歲的「我」透過靠男人接濟生活的模特兒「她」,認識了「他」。一個週日下午,二人突然來訪「我」家,在吃喝一輪後開始抽起大麻。女子醉倒後,「他」突然對「我」說起自己的癖好:燒柴房,「他」對倉房的選擇嚴謹,只燒那些消失後「誰也不在意」的存在。
電影改編加入了韓國社經脈絡。男主由卅一歲男子,改為剛畢業的青年宗秀,海美與班的角色大致上沒有更動,只是男女主角的關係變為成童年相識。在海美神秘失蹤後,電影改編情節,讓宗秀懷疑多金男班是否該為失蹤負責,展開一場苦尋戀人的解謎之路。
------(以下內容牽涉關鍵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燒掉柴房〉小說中看起來有些事正在發生,真要去解釋卻也有可能什麼都沒發生;就像村上在《1Q84》裡寫:「不說明就不明白的事情,是說明了也不會明白的事情。」但李滄東認定這是個殺人故事,但卻「殺人不見血」,只以燒掉不起眼的柴房為隱喻,表達一個人的人間蒸發。「柴房」本是將閒置或未能決定用途的物件暫時安放的空間,裡面的物件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一種「遺忘」,這些物件雖然佔有空間,卻不再被看見、彷若從未存在。
〈燒掉柴房〉裡的班,就像《恐怖鄰人》裡的西野或是黑澤清《X聖治》裡的間宮,以正常人的形象出現,卻帶有某種異常舉動。他聲稱自己會去燒柴房,有一套自己的論述,甚至視為使命感。事實上,他到底有沒有真實行動小說中並沒有描述,「我」也沒有找到哪間柴房被燒了。班甚至強調「也許因為離你太近,所以錯過了。」這就是故事吸引人的地方,模糊而多義。被燒毀的柴房究竟是有形,還是無形的東西?
劇情乍看似乎是個三角戀情,卻又不僅於此。兩男一女間有種詭譎的張力,在和諧的外表下暗自流動。李滄東善用所有的村上元素(貓、井、失蹤的人、戲劇與舞蹈)與原有小說關鍵對白,再加以韓國社經現況,從新聞的失業率報導到海美房間內靠著高塔反射瞬間陽光的狹窄格局,到海美在班的朋友面前認真講述非洲舞蹈、眾人虛應故事的尷尬,或是宗秀與父母的疏離;除了對比階級差異,也暗自透露無論富足或貧窮都感到的空虛感。
李滄東創造的謎團中,看見了少有的光,卻看不見宗秀每日幫海美餵養的貓,彰顯「看不到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的道理,也切合村上故事的「神秘感」,至於最後出現在班家裡的那隻貓,是否就是海美的貓也不無疑問。這讓我想起『發條鳥年代記』裡,岡田亨家裡走失了貓,他跟久美子的正常婚姻生活更逐漸被某股力量偷走;還有『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中田先生會說貓語,為人找貓撈外快,最後殺死那個殺貓收集貓靈魂的雕塑家。
『發條鳥年代記:預言鳥篇』當中,岡田亨為了尋找離家出走的久美子而下到深井裡,開始回想人生一路走來的種種,或許要救回的是他自己。電影中海美說自己年幼時曾經摔落深井,最後被宗秀救出,但宗秀卻不復記憶,不斷地求證村子裡的人,是否有這口井的存在?他要找回的,其實也是自己的記憶。
『舞舞舞』當中,「我」堅持著舞步,羊男對他說:『不可以去想甚麼意義,甚麼意義是本來就沒有的...不過只能夠跳舞,而且要跳得格外的好,好的讓人家佩服。』只能夠跳舞,是要為了要在這個世界確立自己的存在,就像海美的夕陽獨舞。海美裸身舞蹈時,或許是她最接近飢渴者的時候,不再是為了工作而跳舞,而是純粹地想跳舞,那背光下的畫面如詩一般美不勝收,但是卻遭到宗秀的言語貶抑。
『尋羊冒險記』裡,羊想將老鼠推到權力的頂端 ,但老鼠最後卻吞下那一切自殺,主角問他為什麼?老鼠回答說:『因為我喜歡我的軟弱。也喜歡我的痛苦和難過...』。電影的結尾在平靜中爆發,畫面中宗秀刺死了本,點著火燒了車子。這場火是毀滅、仇富,還是新生?就像「以前那個名叫多崎作的少年死了。而此時此地正在呼吸的,是內里已然脫胎換骨的新多崎作。」宗秀忘了不「柴房」,透過一場行動換得新生。但是,這究竟是真實的復仇,或只是他開始創作小說中的阿Q情節呢?
火可以是一種悲劇式的洗滌手法,李滄東用他神奇的長鏡頭,讓故事與人物立體化,拍出了足以烘托情感的所有細節,更譜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弦外之音。他的場面調度巧妙地運用自然光,加上演員的實力表現,讓人彷彿從銀幕上聽見靈魂的低吟。如果窮人是物質上的貧窮,那富人則是精神上的空虛。火與光,溫暖但卻稍縱即逝,大家都一樣是孤獨的人。而宗秀對海美的情感,是愛還是只是想確認自己的存在?
宗秀想當作家,卻一直無法下筆,因為他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能說些什麼」,他無法搞懂這個世界。班的介入,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迷離。海美提到兩次:人類分為需要食物的飢餓者及探求人生意義的飢渴者;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人生真的有意義嗎?她並以表演剝橘子為例說明啞劇的精髓:「不能假裝這裡有橘子,而是要忘了這裡沒有橘子。」這分明在暗示,其實人生或許根本沒有意義,我們得忘了這件事才能好好活下去。因為沒有價值,因為親情失去,故鄉也不再,身體也不再崇高,生活可以被肆意地踐踏,在社會上成了可有可無之人,就像堆放不需要物品的柴房,燒掉了沒有人會在乎!
這是一首太過殘酷的都市孤獨青年物語。城市的孤寂讓人難以忍受,但鄉村的荒蕪更令人感到淒涼,全都難以容身而四處逃竄。他們,其實只是好好想活下去而已。如果人們都能藉著忘掉「沒有」,達到一種近似於「無」的均衡,那這個社會就此祥和地存在下去?宗秀最後刺向班的那幾刀是一種怒吼,但卻是改變不了事實的怒吼。也許一切也許都不會改變,也許,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燃燒烈愛》中文正式預告|李滄東最新力作|6.29 愛火燎原
※電影金句: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人生有何意義?」
「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能假裝這裡有橘子,而是要忘了這裡沒有橘子。」
「偉大的蓋茨比啊,不知在幹什麼,卻很有錢的謎一般的年輕人們。韓國的蓋茨比太多了。」
「飢餓者指的是生理上飢餓的人,飢渴者指的是飢渴尋找生存意義的人。」
「哪些是沒用的塑料棚,是你來判斷的嗎?」
「就像下雨,江水滿溢了,起了洪水,人們被沖走了,雨做了什麼判斷嗎?那沒有什麼對錯,只有自然的道德。」
「漏掉也是難免,應該是太近,所以漏掉了。」
「我覺得人流淚這件事好神奇,我從沒流著淚哭過。」
「所謂道德規範,恐怕只是在維持同時存在的一種均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成功的改編,但絕對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改編。李滄東創造了一場謎團與暗喻,電影有獨特的韻味,其神秘性、曖昧性與多義性雖然與村上桑的味道不盡完全疊合,但互文性十足,讓人看完後有一堆疑問縈繞在腦海裡。
原著小說僅九千字,故事圍繞姓名不詳的兩男一女開展:卅一歲的「我」透過靠男人接濟生活的模特兒「她」,認識了「他」。一個週日下午,二人突然來訪「我」家,在吃喝一輪後開始抽起大麻。女子醉倒後,「他」突然對「我」說起自己的癖好:燒柴房,「他」對倉房的選擇嚴謹,只燒那些消失後「誰也不在意」的存在。
電影改編加入了韓國社經脈絡。男主由卅一歲男子,改為剛畢業的青年宗秀,海美與班的角色大致上沒有更動,只是男女主角的關係變為成童年相識。在海美神秘失蹤後,電影改編情節,讓宗秀懷疑多金男班是否該為失蹤負責,展開一場苦尋戀人的解謎之路。
------(以下內容牽涉關鍵劇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燒掉柴房〉小說中看起來有些事正在發生,真要去解釋卻也有可能什麼都沒發生;就像村上在《1Q84》裡寫:「不說明就不明白的事情,是說明了也不會明白的事情。」但李滄東認定這是個殺人故事,但卻「殺人不見血」,只以燒掉不起眼的柴房為隱喻,表達一個人的人間蒸發。「柴房」本是將閒置或未能決定用途的物件暫時安放的空間,裡面的物件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一種「遺忘」,這些物件雖然佔有空間,卻不再被看見、彷若從未存在。
〈燒掉柴房〉裡的班,就像《恐怖鄰人》裡的西野或是黑澤清《X聖治》裡的間宮,以正常人的形象出現,卻帶有某種異常舉動。他聲稱自己會去燒柴房,有一套自己的論述,甚至視為使命感。事實上,他到底有沒有真實行動小說中並沒有描述,「我」也沒有找到哪間柴房被燒了。班甚至強調「也許因為離你太近,所以錯過了。」這就是故事吸引人的地方,模糊而多義。被燒毀的柴房究竟是有形,還是無形的東西?
劇情乍看似乎是個三角戀情,卻又不僅於此。兩男一女間有種詭譎的張力,在和諧的外表下暗自流動。李滄東善用所有的村上元素(貓、井、失蹤的人、戲劇與舞蹈)與原有小說關鍵對白,再加以韓國社經現況,從新聞的失業率報導到海美房間內靠著高塔反射瞬間陽光的狹窄格局,到海美在班的朋友面前認真講述非洲舞蹈、眾人虛應故事的尷尬,或是宗秀與父母的疏離;除了對比階級差異,也暗自透露無論富足或貧窮都感到的空虛感。
李滄東創造的謎團中,看見了少有的光,卻看不見宗秀每日幫海美餵養的貓,彰顯「看不到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的道理,也切合村上故事的「神秘感」,至於最後出現在班家裡的那隻貓,是否就是海美的貓也不無疑問。這讓我想起『發條鳥年代記』裡,岡田亨家裡走失了貓,他跟久美子的正常婚姻生活更逐漸被某股力量偷走;還有『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中田先生會說貓語,為人找貓撈外快,最後殺死那個殺貓收集貓靈魂的雕塑家。
『發條鳥年代記:預言鳥篇』當中,岡田亨為了尋找離家出走的久美子而下到深井裡,開始回想人生一路走來的種種,或許要救回的是他自己。電影中海美說自己年幼時曾經摔落深井,最後被宗秀救出,但宗秀卻不復記憶,不斷地求證村子裡的人,是否有這口井的存在?他要找回的,其實也是自己的記憶。
『舞舞舞』當中,「我」堅持著舞步,羊男對他說:『不可以去想甚麼意義,甚麼意義是本來就沒有的...不過只能夠跳舞,而且要跳得格外的好,好的讓人家佩服。』只能夠跳舞,是要為了要在這個世界確立自己的存在,就像海美的夕陽獨舞。海美裸身舞蹈時,或許是她最接近飢渴者的時候,不再是為了工作而跳舞,而是純粹地想跳舞,那背光下的畫面如詩一般美不勝收,但是卻遭到宗秀的言語貶抑。
『尋羊冒險記』裡,羊想將老鼠推到權力的頂端 ,但老鼠最後卻吞下那一切自殺,主角問他為什麼?老鼠回答說:『因為我喜歡我的軟弱。也喜歡我的痛苦和難過...』。電影的結尾在平靜中爆發,畫面中宗秀刺死了本,點著火燒了車子。這場火是毀滅、仇富,還是新生?就像「以前那個名叫多崎作的少年死了。而此時此地正在呼吸的,是內里已然脫胎換骨的新多崎作。」宗秀忘了不「柴房」,透過一場行動換得新生。但是,這究竟是真實的復仇,或只是他開始創作小說中的阿Q情節呢?
火可以是一種悲劇式的洗滌手法,李滄東用他神奇的長鏡頭,讓故事與人物立體化,拍出了足以烘托情感的所有細節,更譜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弦外之音。他的場面調度巧妙地運用自然光,加上演員的實力表現,讓人彷彿從銀幕上聽見靈魂的低吟。如果窮人是物質上的貧窮,那富人則是精神上的空虛。火與光,溫暖但卻稍縱即逝,大家都一樣是孤獨的人。而宗秀對海美的情感,是愛還是只是想確認自己的存在?
宗秀想當作家,卻一直無法下筆,因為他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能說些什麼」,他無法搞懂這個世界。班的介入,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迷離。海美提到兩次:人類分為需要食物的飢餓者及探求人生意義的飢渴者;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人生真的有意義嗎?她並以表演剝橘子為例說明啞劇的精髓:「不能假裝這裡有橘子,而是要忘了這裡沒有橘子。」這分明在暗示,其實人生或許根本沒有意義,我們得忘了這件事才能好好活下去。因為沒有價值,因為親情失去,故鄉也不再,身體也不再崇高,生活可以被肆意地踐踏,在社會上成了可有可無之人,就像堆放不需要物品的柴房,燒掉了沒有人會在乎!
這是一首太過殘酷的都市孤獨青年物語。城市的孤寂讓人難以忍受,但鄉村的荒蕪更令人感到淒涼,全都難以容身而四處逃竄。他們,其實只是好好想活下去而已。如果人們都能藉著忘掉「沒有」,達到一種近似於「無」的均衡,那這個社會就此祥和地存在下去?宗秀最後刺向班的那幾刀是一種怒吼,但卻是改變不了事實的怒吼。也許一切也許都不會改變,也許,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燃燒烈愛》中文正式預告|李滄東最新力作|6.29 愛火燎原
※電影金句: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人生有何意義?」
「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能假裝這裡有橘子,而是要忘了這裡沒有橘子。」
「偉大的蓋茨比啊,不知在幹什麼,卻很有錢的謎一般的年輕人們。韓國的蓋茨比太多了。」
「飢餓者指的是生理上飢餓的人,飢渴者指的是飢渴尋找生存意義的人。」
「哪些是沒用的塑料棚,是你來判斷的嗎?」
「就像下雨,江水滿溢了,起了洪水,人們被沖走了,雨做了什麼判斷嗎?那沒有什麼對錯,只有自然的道德。」
「漏掉也是難免,應該是太近,所以漏掉了。」
「我覺得人流淚這件事好神奇,我從沒流著淚哭過。」
「所謂道德規範,恐怕只是在維持同時存在的一種均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