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首次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引來不少討論,毁譽參半。影片由周冬雨和井柏然主演,講述林見清與方小曉兩個相鄉北漂青年,從相遇、相知到相戀、分手與原諒的故事。劇情很通俗,批評者大多針對劇本內「不合常情」的部分針砭,例如:大學電算系畢業生淪街頭賣盗版、女主拜金喝酒愛駡人而男主就是要愛、男主發達買房求和卻遭女主拒絕,以及一堆文靑式的堆砌「如果」對白,都太矯情、太刻意。還有就是刻板的北漂情懷但對北京又不夠了解,以及人物刻劃不足。
人物刻劃不足這點我認同,劇本對林見清的社會關係和人生經歷有完整交代,對小曉的刻畫卻近乎潦草。她的原生家庭一閃而過,沒有別的朋友,仿佛她只爲了男主角而存在。如果能够把男女主角分手後一起重回家鄉那段整個剪掉,我認爲會好很多。就像《新天堂樂園》如果沒把男女主角車震那段剪掉,會有多可怕。再者,強國人不喜歡被人看扁,最恨電影把他們拍窮拍鱉,何況是個台灣女人。明證是中國有次網路票選「最討厭的國片」,老謀子的《一個不能少》竟然拿了第一!
但做爲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這部作品四平八穏、很好入口,起碼好好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人生閱歷有類似者,很容易引起共鳴。在關心議題上執著於感情歷程中的「相愛容易相處難」,並討論愛情中的選擇與遺憾。我們也曾有過青春那段窮得好快樂的日子、曾經愛得刻骨銘心最後卻無法在一起的人、曾以爲快樂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然後為了所愛的人而改變自己。無論曾經有多愛,常常還是敵不過現實殘酷的消磨,愛情變得面目全非。但世間並沒有如果,就算當初不同的選擇,繞來繞去最後的結果也可能差別不大,逝去了就逝去了。說穿了,其實根本沒有學會去愛。是沒有愛?不是,而是自己變了質。
你可以說這部電影矯揉老套,但她也並非全無創意,例如:電影中如果雙線敘事、分為黑白彩色不同呈現時,通常「過去」是黑白的,而本片恰好相反,年輕人談戀愛時是彩色的,而「現在的生活」變成是黑白的;還有就是小曉離開見清屋子時,攝影切換為俯覽視角時,宛如舞台上的眾生相一同置於單一景框中,不知道是誰的創意?
後來的我們 | 正式預告 [HD] | Netflix
※電影金句:
人物刻劃不足這點我認同,劇本對林見清的社會關係和人生經歷有完整交代,對小曉的刻畫卻近乎潦草。她的原生家庭一閃而過,沒有別的朋友,仿佛她只爲了男主角而存在。如果能够把男女主角分手後一起重回家鄉那段整個剪掉,我認爲會好很多。就像《新天堂樂園》如果沒把男女主角車震那段剪掉,會有多可怕。再者,強國人不喜歡被人看扁,最恨電影把他們拍窮拍鱉,何況是個台灣女人。明證是中國有次網路票選「最討厭的國片」,老謀子的《一個不能少》竟然拿了第一!
但做爲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這部作品四平八穏、很好入口,起碼好好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人生閱歷有類似者,很容易引起共鳴。在關心議題上執著於感情歷程中的「相愛容易相處難」,並討論愛情中的選擇與遺憾。我們也曾有過青春那段窮得好快樂的日子、曾經愛得刻骨銘心最後卻無法在一起的人、曾以爲快樂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然後為了所愛的人而改變自己。無論曾經有多愛,常常還是敵不過現實殘酷的消磨,愛情變得面目全非。但世間並沒有如果,就算當初不同的選擇,繞來繞去最後的結果也可能差別不大,逝去了就逝去了。說穿了,其實根本沒有學會去愛。是沒有愛?不是,而是自己變了質。
你可以說這部電影矯揉老套,但她也並非全無創意,例如:電影中如果雙線敘事、分為黑白彩色不同呈現時,通常「過去」是黑白的,而本片恰好相反,年輕人談戀愛時是彩色的,而「現在的生活」變成是黑白的;還有就是小曉離開見清屋子時,攝影切換為俯覽視角時,宛如舞台上的眾生相一同置於單一景框中,不知道是誰的創意?
後來的我們 | 正式預告 [HD] | Netflix
※電影金句: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後來的我們甚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我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了,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
「悲哀的是,我沒有權力悲哀,我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權力為你做任何事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