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羊男電影考古講堂02-電影中的避孕史

(寫這篇文章之前,夫人提醒我,不要寫得太暗黑,我只能盡量,因為古人生活之苦,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


話說網友曾討論十三姨關之琳顏質最高時期的代表作,應該算是1993年的《新仙鶴神針》(陳木勝導演/徐克監製),這部可謂是爛片之作,卻留下了讓人難忘的經典台詞。關之琳在片中飾演女俠藍小蝶,不幸中了玉蕭仙子的奇淫合歡散,不跟男子交合就會死亡,之後便與男主角馬君武(梁朝偉飾演)發生了關係。等到藥力解除,兩人清醒後,藍小蝶對馬君武說:「你留在我身體里的東西,我會用內力逼出來,我們不會有孩子的 。」XD

中國武功真可以拿來事後避孕用?這八成只是徐克監製跟我們開的小玩笑。但是這讓我聯想起古代人的避孕困擾,不知如何解決?古埃及人用阿拉伯樹膠、椰子和蜂蜜浸濕的羊毛綿球放入女性體內,來防止懷孕,事實證明非常有效,阿拉伯樹膠含有乳酸,是一種天然的殺精劑。除此之外,棕櫚、石榴、薄荷油等,都有人用來避孕。這些植物都是略含毒性,但若使用低於安全劑量,大體上就不會有問題。

其實古代社會因醫學不發達,環境衛生、營養不佳與流行病盛行等問題,小孩的夭折率過高,普通人家就是拼命地生孩子,不太需要思考避孕這方面的事。有此需求主要來自青樓女子與皇宮內院,就像避孕套的發明,也是源自於妓院內的防病需求而來的。

2011年有部法國電影《巴黎妓院回憶錄》(L'Apollonide)力求真實,還原了十九世紀妓院的古典奢華,將1899年巴黎豔名遠播的妓院「阿波羅妮婭」搬上銀幕。片中背景及服裝極為考究,空氣中彌漫著古龍水混雜香檳及香菸的甜膩香氣。他們飲酒、吸菸,與客人遊戲、調情,但是好像就沒教大家如何正確避孕?羊男正看、反看電影兩次(羞), 終於找到一幕有「事後補救」的「清洗」畫面。


其實根據當年有關的書籍及回憶錄紀載,青樓無人權,妓女多用不可逆方法在避孕,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老鴇偷偷在她們的茶水中放入少量的水銀。水銀可以干擾正常經期,最終達到避孕的效果。若長期服用,將導致永久性的不孕。

2006年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當中,大王(周潤發飾演)每個時辰都要給王后(鞏琍飾演)喝慢性毒藥,個人推測就是加了水銀或是柿子蒂 。因為皇后與太子元翔發生不正常關係,為了避免家醜外揚或橫生「枝節」,皇上給她喝慢性毒藥,就算沒把她毒死,也可避免到時候要驗DNA的尷尬,一兼二顧。


2015年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中范冰冰一直沒有懷孕,後來被查出是有人在她的飯湯中加入了柿子蒂,儘管這種東西無色無毒,但卻能令女子不孕。柿子蒂有避孕之效乃民間偏方,據傳把七個柿子蒂用瓦片烤乾,連續吃七天就可以避孕一年,但一年內可吃柿子。如果想破解不孕的話,再吃 7 個柿子蒂,聽起來似乎很邪門。

1993年的電影《畫魂》,鞏俐飾演中國畫壇奇女子潘玉良,她在1912年被賣到妓院時就有底下這一幕:



中國祖傳避孕方法五花八門,《山海經》當中就曾經提及避孕方法。古代帝王三宮六院,后宮嬪妃難以計數,位居至尊的帝王在荒淫極樂的同時,其實對「龍子龍孫」的繁衍必須加以選擇與限制。若帝王臨幸後反悔,就必須採取緊急事後避孕措施,溫柔的,太監幫忙推拿,確保「龍種」不能留在那女的體內;殘酷的,讓太監把這個宮女倒掛起來,給她用藏紅花液清洗下身,至於有沒有用,這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17世紀末,英國國王查理二世驕奢無度,私生子成群,一個叫約瑟夫康德姆的醫師(就是保險套英文condom的來源),發明用小羊盲腸來給國王避孕,這正是現代保險套的雛形,已相當接近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保險套。羊腸兩頭,一頭縫上,一頭鎖緊,但是它還是易脫落、封口不嚴。2016年在歐洲拍賣網站tawiki上,拍賣了一枚百年年前用羊腸製作的避孕套,拍賣價高達四百七十二英鎊(約合兩萬一千元台幣)。

2011年陳可辛的電影《武俠》裡有一場戲,甄子丹和湯唯扮演的夫妻行房事前,湯唯穿著肚兜在洗魚泡,打算用鱼鰾做避孕套,被甄子丹以受不了腥味而拒絕;然後湯唯又提出喝水銀的方法,也被甄子丹以有劇毒回絕,說大不了再生一個。


不論是魚鰾或羊腸,這些髒兮兮、滑溜溜、臭哄哄、還帶腥味的東西,當然不能直接套上辦事。要想做成套套,還有許多前置作業。以羊腸為例:首先要將綿羊的大腸放在水中泡上好幾個小時,接著用弱鹼性的溶液浸泡一天,每十二小時換一次溶液。泡好後再把腸粘膜刮掉,再用燃燒的硫磺熏蒸。處理好後,用肥皂和水洗乾淨,吹氣晾乾,再用緞帶紮起。這類腸子製成的避孕套不是一般人能消費的起的,十分寶貴,都得用完洗乾淨下回再用,直到用壞為止。最重要的是,這類安全套很難在需要時馬上派用場!

本文就簡單分享到此,如果各位還有想到有哪些電影素材麻煩幫忙補充,意外的是這方面讓我取到素材的電影,華語片竟然完勝好萊塢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羊男電影考古講堂03-電影中的痲瘋病史

2015年一部由河瀨直美執導、樹木希林主演的日本電影《戀戀銅鑼燒》喚醒了人們對已經幾近消逝於文明社會的痲瘋病重新注視,片中神祕的老婦人德江會做出絕妙好吃的獨門紅豆餡,讓千太郎的銅鑼燒生意扶搖直上。但是當德江奶奶是一個痲瘋病患的傳言被散播開來以後,客人竟已不敢上門。好不容易重新站出來見到陽光的德江奶奶黯然辭職,當千太郎造訪「多摩全生園」後,電影掀開了上個世代那段痲瘋病患遭遇殘忍對待的歷史,他們不僅被隔離,還被禁止結婚與生育,甚至怕鈔票流通造成感染,印製了專門給漢生病患使用的代幣。連日本那樣的文明地區,都是到了1996年才廢除長達65年的漢生病強制隔法 。 2016年日本舉辦了一場「痲瘋病的歷史:人類的遺產」研討會,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在會議中發表了題為「在全生園的偶遇」之演講,講述自己與全生園療養者之間多年的交流及其對代表作品《魔法公主》所產生的影響。他說,《魔法公主》裡面黑帽大人的村子就是一個痲瘋村。他在創作瓶頸時經常在全生園散步,從痲瘋病資料館接觸的歷史裡深切感受到「人不能馬馬虎虎地活著。涉及到作品製作,就是必須從正面去表現。」《魔法公主》主角阿席達卡的命運就蘊含著身患痲瘋病帶著無法徹底消除的印記卻頑強生存的象徵意義。而全生園面積廣達32萬平方公尺的森林後來也成為《龍貓》、《魔女宅急便》當中森林場景的原型。 有趣的是,日文當中對於痲瘋病患曾被歧視性地稱之為「座敷豚」,意思就是「坐著的豬妖怪」,讓人不禁聯想起《神隱少女》當中的著名場景,千尋對著變成豬的父母高喊:「不能吃太胖,否則會被殺掉喔!」 痲瘋病的歷史悠久,是一種由痲瘋桿菌引起的周邊神經疾病,有傳染性但傳染力並不高。由於病患常見為面部畸形和四肢殘疾,在過去歷史上經常被認為是因鬼神、天命或道德敗壞而受到懲罰的惡疾, 其實人們不潔的飲食習慣與馴養動物密切接觸才是感染疾病的根本原因。關於痲瘋病的起源地點和時間的推測,一般咸認最有可能源於印度,再由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期帶到歐洲去。但中國在秦代就已經出現了收容癘病的「癘遷所」,建安七子當中的王粲與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痲瘋病患。 痲瘋病在古文獻與史冊紀載的足跡頗多,小說當中亦經常可見,例如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甚至福爾摩斯探案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都曾經提及。《百...

2018電影筆記56-(重看)美國《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由於想看看冰島的風光,與家人重溫了《白日夢冒險王》,沒想認真再次寫影評,就來認真分享一下電影冷知識: (1)電影中華特米提到過格陵蘭、冰島、尼泊爾與阿富汗,但其實這些外景全部都是在冰島拍攝。大家可以參考這篇: 《白日夢冒險王》-電影中的冰島美景 (2)原著早在 1939 年發表,只有短短 2,000 多字,主角已婚,也不在雜誌社上班。 (3)原著第一次改編成電影是1947年,當年的製作人是Samuel Goldwyn。2013年版的電影製作人John Goldwyn,是原製作人的孫子,他原先屬意的主角人選其實是金凱瑞。 (4)華特從直升機跳進海裡時,遇到了鯊魚的攻擊,這麼冷的水溫,真的有鯊魚嗎?確實有一種叫小頭睡鯊的深海鯊魚可以存活,別名格陵蘭鯊,壽命可以長達400,但一生中浮出海水面次數可能不到五次。 (5)華特從船上得知攝影師Sean已經轉戰冰島之後,隔天就從格陵蘭到了冰島,兩地有那麼近嗎?的確很近,從格陵蘭首府努克(Nuuk)飛雷克雅未克只要三個多小時,比挪威還近。 (6)片中的呼叫「湯姆少校」那首歌的歌名是「Space Oddity」,有許多種版本,大衛鮑伊版比較常見。 (7)知名卡通人物史奴比(Snoopy)就是以華特米堤(Walter Mitty)作為個性範本的可愛米格魯。 (8)片中主角和主管在搶奪的那隻強力橡皮娃娃原文是「Stretch Armstrong」,谷歌一下應該到處都可以買到。 (9)努克(Nuuk)是格陵蘭自治領地的最大城市,不會只住了8個人,那裡實際有1.7萬人口。 (10)現實中LIFE雜誌的最後一期紙本版在2000年5月就停刊了,他的封面是醬的: 至於手機訊號那麼強與火山爆發死裡逃生兩案,我就不與置評了!最後祝大家:別停止做夢,更別停留在夢裡。

2017電影筆記086-美國《愛在遙遠的附近》(The Painted Veil, 2006)

趁著夫人讀書會在讀毛姆的小說之際,補課這部2006年不經意錯過的電影。本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毛姆(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的小說《面紗》,據言此小說有濃厚的自傳色彩。 年經貌美的吉娣因為想離開父母親的掌控,遠嫁在中國上海工作的細菌學家華特(原著是香港),華特的無趣讓吉娣芳心寂寞,某次宴會中遇見風趣又有魅力的查理隨即被迷倒,在一次偷情被華特意外發現後,他基於報復心態把吉娣帶到霍亂橫行的中國鄉間,兩人關係卻因此逐漸改變。 喜歡看毛姆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歡探討的就是「背叛」和「贖罪」,且大部份結局都是悲劇。他書中人物個性多有缺陷,很難彌補。本片主題就是贖罪,但最終也沒有成功。毛姆在序言中有說到:這個故事的靈感原來得自但丁《神曲》中的〈煉獄〉。 這部電影的情感表達,就跟披著"面紗"一樣,表現上看起來似乎朦朧不清,如同中國山水,老是卡層霧氣遮掩,淡雅卻又帶層憂鬱,意味著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情感雖表面輕渺,裡頭卻藏著濃厚的愛意,沒有刻意的激情其實卻互相在意對方。 娜歐蜜華茲也是少數幾個我喜歡的好萊塢女演員,把一個原本不懂事的少女變成世故的女人詮釋得相當好。聽說,原著更精采,佳句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