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的歷史,就是輪流被德國與俄羅斯兩大強權侵略的歷史。這部電影宛如《愛在波蘭戰火時》(Katyn, 卡廷慘案) 加上《依達的選擇》,法國女導演Anne Fontaine以二戰後波蘭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事件為題,從歷史宗教角度來看待戰爭,探討有罪惡之人與無辜者的界定。
戰爭結束不等於恐懼結束。1945年的波蘭,服侍上帝的修女們逃過納粹迫害,卻在戰事告終時落難,遭到蘇聯士兵殘暴地闖入修道院集體強暴。最大的問題是,修女們要如何迎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降生?當法籍紅十字會醫生瑪蒂在深夜時分來到修道院拯救難產者時,前來救人的她卻被院長視為侵入者。修女們抗拒檢查、分娩的時候拒絕醫生的幫助。她們被迫沉默噤聲,因為這是恥辱,更大的恐懼是修道院可能被關閉,若被流放出去可能因歧視與羞辱而死。
電影精彩之處在於以修道院院長、女醫馬蒂、修女瑪麗亞三人互為對照,進行人格與神格的辯證。信仰可以帶人走向更崇高處,但偏執卻往往成為行動與思考的桎梏;院長執著於神的教義與解釋,反而剝奪了生命基本生存權;瑪蒂醫生面對需要照護的人時,展現了超越宗教信仰的包容;而原本服從院長的瑪莉亞開始質疑信仰,最後選擇誠實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她和瑪蒂的交流,從懷疑到信任是一個不斷反覆思索的自我覺醒過程。
影片的最終迎來的陽光,不僅是戰爭的結束,更是修女們忘記戰爭傷痛的開始。影片雖沉重,但是看完卻有如釋重負的感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