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時空、一種鄉愁,汾陽小子賈樟柯成了名、走出了世界,思思念念的還是他的家鄉。這是賈導演的進化之作,表面上講的是一個山西家庭的聚散離合,但隱喻的是整個中國崛起背後的憂心與期盼。別離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無法實現的戀愛,像梁子與濤兒;可能是社會的法則,像濤兒與兒子到樂;可能是壽命的盡頭,像濤兒與父親; 還可能是語言已無法溝通,像到樂與父親 。「每一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不是所有東西都會被『時間』摧毀的」,像鑰匙代表家庭﹑餃子代表親情,有了鑰匙隨時可以進門,吞了餃子立刻喚醒味覺記憶。
整部電影是低調沉鬱的,沒有悲憤,有的是隱隱熟悉的痛。 沈濤對故人有情有義,卻失去婚姻和家庭,中年孤寂的她,只能以狗隻為伴,守住故土,陪伴終老。張晉生物質條件充裕,避走海外,終日舞槍自娛,卻「連個敵人也沒有」,更無法與兒子溝通。兒子到樂出現身份認同危機,對任何事物沒有興趣, 漂泊無根,沒有未來。賈樟柯為中國的未來把了脈,從來都是難和歎, 三段式的結構,輔以不同銀幕比例與留白,葉蒨文的「珍重」貫穿全片,頭尾都是故人漫舞,弦律相同,只是人都散去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