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電影筆記045-英國《猜火車2》(T2: Trainspotting)



看完《猜火車2》,我重重地被擊中心臟,跌坐椅子上久久不能起。這是非常經典的續集,是給看過第一集影迷的集體同學會。Shock的不是中年主角的蒼老面容,也不再那麼前衛,而是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都有著我們需要的答案,也許這就是他們重逢的原因。生命並不溫柔,我們都只是時間的過客。我們變老了,世界也變了。但我們改變的會不會只有外表,其實內心根本沒有變?而「生活」,根本無從選擇。

二十年前的《猜火車》堪稱次文化經典電影,片尾馬克背叛了一起販毒的兄弟,捲款潜逃荷蘭試圖選擇中產階級生活;二十年後他一無所有地回到愛丁堡,想與當年所背叛的朋友重拾舊情。回到家鄉後發現有的還在吸毒、頹廢,有的還在坐牢。他們相聚後幹起同樣的勾當,只是海洛因變古柯鹼,把不法買賣變成騙政府資助。

頹廢似乎依然,但憤世轉化成厭世。人到中年,是不是很多事情已無法改變?縱使馬克做了選擇,最後仍然原地踏步。我們集體回望了從前,是否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義?到底我們真的有「Choose Life」,還是只是命運對我們的戲弄?火車依然呼嘯而過,我們又要如何與生活和解?

60歲的丹尼.鮑伊在電影中更大的隱喻是蘇格蘭在英國的微妙地位,蘇格蘭反對脫歐並提出獨立公投,愛丁堡宛如一個歐洲縮影,在機場歡迎觀光客的,是斯洛文尼亞姑娘。真正地道的蘇格蘭猜火車四人幫,只能故技重彈,最後再次結束於背叛,維若妮卡攜金回到老家,第三世界的人民將是最後赢家。

放上電影經典金句抄錄:

第一集: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fuck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fuck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s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 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ves.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 else. And the reasons? There are no reasons. Who needs reasons when you’ve got heroin?」

第二集:
「Choose life. Choose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and hope that someone, somewhere cares. Choose looking up old flames, wishing you’d done it all differently. And choose watching history repeat it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reality TV, slut shaming, revenge porn. Choose a zero hour contract, a two hour journey to work. And choose the same for your kids, only worse, and smother the pain with an unknown dose of an unknown drug made in somebody’s kitchen. And then… take a deep breath. You’re an addict, so be addicted. Just be addicted to something else. Choose the ones you love.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猜火車2】HD最終版中文電影預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羊男電影考古講堂03-電影中的痲瘋病史

2015年一部由河瀨直美執導、樹木希林主演的日本電影《戀戀銅鑼燒》喚醒了人們對已經幾近消逝於文明社會的痲瘋病重新注視,片中神祕的老婦人德江會做出絕妙好吃的獨門紅豆餡,讓千太郎的銅鑼燒生意扶搖直上。但是當德江奶奶是一個痲瘋病患的傳言被散播開來以後,客人竟已不敢上門。好不容易重新站出來見到陽光的德江奶奶黯然辭職,當千太郎造訪「多摩全生園」後,電影掀開了上個世代那段痲瘋病患遭遇殘忍對待的歷史,他們不僅被隔離,還被禁止結婚與生育,甚至怕鈔票流通造成感染,印製了專門給漢生病患使用的代幣。連日本那樣的文明地區,都是到了1996年才廢除長達65年的漢生病強制隔法 。 2016年日本舉辦了一場「痲瘋病的歷史:人類的遺產」研討會,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在會議中發表了題為「在全生園的偶遇」之演講,講述自己與全生園療養者之間多年的交流及其對代表作品《魔法公主》所產生的影響。他說,《魔法公主》裡面黑帽大人的村子就是一個痲瘋村。他在創作瓶頸時經常在全生園散步,從痲瘋病資料館接觸的歷史裡深切感受到「人不能馬馬虎虎地活著。涉及到作品製作,就是必須從正面去表現。」《魔法公主》主角阿席達卡的命運就蘊含著身患痲瘋病帶著無法徹底消除的印記卻頑強生存的象徵意義。而全生園面積廣達32萬平方公尺的森林後來也成為《龍貓》、《魔女宅急便》當中森林場景的原型。 有趣的是,日文當中對於痲瘋病患曾被歧視性地稱之為「座敷豚」,意思就是「坐著的豬妖怪」,讓人不禁聯想起《神隱少女》當中的著名場景,千尋對著變成豬的父母高喊:「不能吃太胖,否則會被殺掉喔!」 痲瘋病的歷史悠久,是一種由痲瘋桿菌引起的周邊神經疾病,有傳染性但傳染力並不高。由於病患常見為面部畸形和四肢殘疾,在過去歷史上經常被認為是因鬼神、天命或道德敗壞而受到懲罰的惡疾, 其實人們不潔的飲食習慣與馴養動物密切接觸才是感染疾病的根本原因。關於痲瘋病的起源地點和時間的推測,一般咸認最有可能源於印度,再由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期帶到歐洲去。但中國在秦代就已經出現了收容癘病的「癘遷所」,建安七子當中的王粲與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痲瘋病患。 痲瘋病在古文獻與史冊紀載的足跡頗多,小說當中亦經常可見,例如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甚至福爾摩斯探案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都曾經提及。《百

2018電影筆記56-(重看)美國《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由於想看看冰島的風光,與家人重溫了《白日夢冒險王》,沒想認真再次寫影評,就來認真分享一下電影冷知識: (1)電影中華特米提到過格陵蘭、冰島、尼泊爾與阿富汗,但其實這些外景全部都是在冰島拍攝。大家可以參考這篇: 《白日夢冒險王》-電影中的冰島美景 (2)原著早在 1939 年發表,只有短短 2,000 多字,主角已婚,也不在雜誌社上班。 (3)原著第一次改編成電影是1947年,當年的製作人是Samuel Goldwyn。2013年版的電影製作人John Goldwyn,是原製作人的孫子,他原先屬意的主角人選其實是金凱瑞。 (4)華特從直升機跳進海裡時,遇到了鯊魚的攻擊,這麼冷的水溫,真的有鯊魚嗎?確實有一種叫小頭睡鯊的深海鯊魚可以存活,別名格陵蘭鯊,壽命可以長達400,但一生中浮出海水面次數可能不到五次。 (5)華特從船上得知攝影師Sean已經轉戰冰島之後,隔天就從格陵蘭到了冰島,兩地有那麼近嗎?的確很近,從格陵蘭首府努克(Nuuk)飛雷克雅未克只要三個多小時,比挪威還近。 (6)片中的呼叫「湯姆少校」那首歌的歌名是「Space Oddity」,有許多種版本,大衛鮑伊版比較常見。 (7)知名卡通人物史奴比(Snoopy)就是以華特米堤(Walter Mitty)作為個性範本的可愛米格魯。 (8)片中主角和主管在搶奪的那隻強力橡皮娃娃原文是「Stretch Armstrong」,谷歌一下應該到處都可以買到。 (9)努克(Nuuk)是格陵蘭自治領地的最大城市,不會只住了8個人,那裡實際有1.7萬人口。 (10)現實中LIFE雜誌的最後一期紙本版在2000年5月就停刊了,他的封面是醬的: 至於手機訊號那麼強與火山爆發死裡逃生兩案,我就不與置評了!最後祝大家:別停止做夢,更別停留在夢裡。

法蘭西式的性感

當然要談談法國女人。羊男沒有特別鍾情法國電影,但心儀的女星卻清一色是法國女人,所以當影評家大談法國電影流派和語言時,我還沒此功力,只能在此說說道道法國女人。我把最喜歡的女星排了名,第一是蘇菲瑪索(Sophie Marcheau),其他都是第二:艾曼紐琵雅(Emmanuelle Beart)、茱莉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伊莎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和茱莉蝶兒(Julie Delpy)。這個排名純粹是個人感覺,但肯定的是,喜歡的不只我一人。 媒體常說法國女人「性感」,但法國電影中的「美女」不一定美在面孔上,但卻美在氣質和骨髓裏;她們的長相可以大相逕庭,性格也可以天差地遠。其實對「性感」 的認知因人而異,人們容易領會的是夢露式的性感,但對於法國女星多少心存迷惑。直到某天看到舒淇的一句話,我才恍然大悟。原話大意是:「男人之所以認為她性感,是因爲覺得可以把她哄上床。」男人對女人一向不負責說真話,只負責說童話。張愛玲在《紅玫瑰和白玫瑰》也寫過類似的話:「嬰兒的頭腦與成熟的婦人的美是最具誘惑性的聯合」。 但法國女人顯然只展示美好的胴體,卻不負責展示嬰兒頭腦。法國電影中的性愛描寫直接而不浪漫,少接觸的國人反而會不習慣。例如《親密》中男女主角每周三見面,一句話不說就做愛,連姓名都不問;《烈火情人》裡畢諾許接近蕩婦的行為,和男友之父做愛;但奇怪的是,她在銀幕上覆雨翻雲,你除了不覺得她淫蕩,還會覺得她風華絕代。激情與優雅,看似不能相容的兩種特質,卻活生生長融合在法國女星身上。但書是,如果你的修為是吳宗憲等級,你只會覺得她是「脫星」。台灣知道LV、CHANEL的人多,卻不太認識羅丹和雨果。 珍妮傑克遜露出一只乳房,全世界都在指責她猥瑣 ;蘇 菲瑪索在坎城也露出一只乳房,大家卻忙著上網下載珍藏!法國式的性感就是儘管裸露,卻不會讓人和「下流」聯想,即便她在電影中被男人征服,也無法折挫她骨 子裏的優越感。舒淇與夢露的外表滿足了男人的征服慾,所以性感。但法國女人和男人做愛,只因爲自己「想做愛」,與男人口味無關。她們不需特別裝扮,便可用 看似隨意搭配的服裝和無心一撇的眼神征服男人。她們既不打算像日本小女人用弱不禁風或些許受虐來取悅男人,也不同於美國大妞的熱辣舞孃與放浪形骸。除了拍 片,她們可以寫書、受邀講評、開口唱歌,甚至自己當起導演,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