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品味歐洲作者電影


有人問我為何這兩三年會迷上歐洲電影,我想很難用三言兩語來描述,特別是“味道”這種關涉東方的神秘辭彙,或許跟年齡相關,至於是否牽涉荷爾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男人蒐物多半出於獵奇而非源自關懷。

品味歐洲電影需要如同釀酒一般,長時間浸淫其中,才會越陳越香。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歐洲電影並不一定沈悶-大多數人稱呼它「藝術電影」,但我喜歡叫它「作者電影」。它深沉感性、內斂婉轉、越陳越香,每個國家、每個作者都有它獨特味道,孤獨或者對生活厭倦的人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為你個人特別準備的偏方與解藥。

   你會漸漸發現,言情與動作不是電影的僅有元素,好人壞人的界限也不一定那麼明顯,故事敘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講,更驚訝的是電影可以深入生活的本身,不止用來娛樂打發時間。相較之下,好萊塢產品像是排列整齊的罐裝飲料:科幻片、喜劇片、動作片、恐怖片…分類清楚,功能有別。而這幾年我也逐漸不喜歡喝可樂了。


當你家中散發出撲鼻香味時,你最有可能停留在法蘭西光影前。你身旁可能放著波爾多紅酒,向蘇菲瑪索的影像舉杯,戲裡的法文娓婉動聽,即便他喋喋不休。你最有可能看的是侯麥或亞倫雷奈。走出房間,你可能跑去跟人搞革命。高達和楚浮會引領你。你會覺得自己是《四百擊》中那個在海邊奔跑的安東尼托萬,茫然且無助;或是模仿《夏日之戀》裏在羅浮宮裏狂奔,放肆且狂歡,最後在《愛蜜麗異想世界》的糖果盒音樂中漸漸飄飄然脫離現實。

這時你需要的是日爾曼式的安慰。《鐵皮鼓》讓你永遠回到童年。你在大量的德式影像中感受著黑格爾描述的完美莊重的深層意會。你會佩服這個民族永遠冷靜反思的腦袋,明白合理和存在之間的巨大空隙,可以如《何處是我家》的廣闊非洲原野,也可以是《狂琴難了》的自殺旋律。你掌握著大量真理,像蘿拉一般快跑,看著希特勒如何在最後十二天將《帝國毀滅》。


    義大利人會救贖你,用偷來的自行車送你到《新天堂樂園》,讓你感動於成長的往昔之美與日常生活的無形詩意。然後你第一次對電影産生了愛意,淚流滿面。好了,現在可以換看喜劇來轉換情緒,或者用剛剛獲得的感性繼續鑽研一些名字有「尼」的大師:費里「尼」、安東「尼」奧、帕索里「尼」……至少、至少要撫摸到《八又二分之一》,才能混入「尼」中。或者你乾脆目不轉睛地盯著《瑪琳娜》,在廣場上幻想與她來一段南歐式出軌。

    如果你是一個拘謹保守的人,你適合從房間裏看《窗外有藍天》,你的虛僞在這裏派上了用場,你略帶《傲慢與偏見》地斜視著人們,或者乾脆蹲下去《猜火車》。但是《長日將盡》,你的偽裝面紗被揭開,成為《美麗壞東西》被拿到《豪華洗衣店》送洗,這時你發現,原來你是在看英國電影。頓時覺得北愛爾蘭共和軍和傳統英國紳士有著一種講不出來的神似,如同休葛蘭和丹尼爾戴路易士的眼神,都卡著一種英倫三島獨有的濃霧。


    你應該需要一點刺激了。別想好萊塢,請到西班牙會給你真正的刺激。那是種魔幻鮮艷卻不俗麗的異國風情:真正的女人和男人,真正的情欲和衝動。這時你面前肯定會閃過鬥牛士披風一樣狂暴的影像。大師不須太多,有卡洛斯紹拉和阿莫多瓦來《悄悄告訴她》。布紐爾也會用拉丁方式讓你知道《朦朧的欲望》。西班牙式的迷幻還有恐怖片《神鬼第六感》讓你嚇倒,就算《睜開你的雙眼》。

    你突然嗅到了《野草莓》的芳香,沈醉於夢幻般的回憶中,再一次感到脫離現實。北歐影像加上民謠曲很快讓你在旖旎風光中入睡。遠處教堂的鐘聲、老祖母房間的蠟燭、女僕沈沈入睡。你感到異常寒冷終於慢慢甦醒,發現阿基考馬利斯基在對你冷冷的微笑,比約克的歌聲隱約在黑暗中獨自漫舞…

    就算你沒有時間來整套歐洲電影之旅,利用周休二日來一趟奇士勞斯基的《三色》之旅,最後跟著紅白藍的人物一同上岸也就足已。 想加入歐盟當榮譽公民,來跟我一起看歐洲作者電影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羊男電影考古講堂03-電影中的痲瘋病史

2015年一部由河瀨直美執導、樹木希林主演的日本電影《戀戀銅鑼燒》喚醒了人們對已經幾近消逝於文明社會的痲瘋病重新注視,片中神祕的老婦人德江會做出絕妙好吃的獨門紅豆餡,讓千太郎的銅鑼燒生意扶搖直上。但是當德江奶奶是一個痲瘋病患的傳言被散播開來以後,客人竟已不敢上門。好不容易重新站出來見到陽光的德江奶奶黯然辭職,當千太郎造訪「多摩全生園」後,電影掀開了上個世代那段痲瘋病患遭遇殘忍對待的歷史,他們不僅被隔離,還被禁止結婚與生育,甚至怕鈔票流通造成感染,印製了專門給漢生病患使用的代幣。連日本那樣的文明地區,都是到了1996年才廢除長達65年的漢生病強制隔法 。 2016年日本舉辦了一場「痲瘋病的歷史:人類的遺產」研討會,知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在會議中發表了題為「在全生園的偶遇」之演講,講述自己與全生園療養者之間多年的交流及其對代表作品《魔法公主》所產生的影響。他說,《魔法公主》裡面黑帽大人的村子就是一個痲瘋村。他在創作瓶頸時經常在全生園散步,從痲瘋病資料館接觸的歷史裡深切感受到「人不能馬馬虎虎地活著。涉及到作品製作,就是必須從正面去表現。」《魔法公主》主角阿席達卡的命運就蘊含著身患痲瘋病帶著無法徹底消除的印記卻頑強生存的象徵意義。而全生園面積廣達32萬平方公尺的森林後來也成為《龍貓》、《魔女宅急便》當中森林場景的原型。 有趣的是,日文當中對於痲瘋病患曾被歧視性地稱之為「座敷豚」,意思就是「坐著的豬妖怪」,讓人不禁聯想起《神隱少女》當中的著名場景,千尋對著變成豬的父母高喊:「不能吃太胖,否則會被殺掉喔!」 痲瘋病的歷史悠久,是一種由痲瘋桿菌引起的周邊神經疾病,有傳染性但傳染力並不高。由於病患常見為面部畸形和四肢殘疾,在過去歷史上經常被認為是因鬼神、天命或道德敗壞而受到懲罰的惡疾, 其實人們不潔的飲食習慣與馴養動物密切接觸才是感染疾病的根本原因。關於痲瘋病的起源地點和時間的推測,一般咸認最有可能源於印度,再由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期帶到歐洲去。但中國在秦代就已經出現了收容癘病的「癘遷所」,建安七子當中的王粲與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痲瘋病患。 痲瘋病在古文獻與史冊紀載的足跡頗多,小說當中亦經常可見,例如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甚至福爾摩斯探案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都曾經提及。《百...

2017電影筆記086-美國《愛在遙遠的附近》(The Painted Veil, 2006)

趁著夫人讀書會在讀毛姆的小說之際,補課這部2006年不經意錯過的電影。本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毛姆(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的小說《面紗》,據言此小說有濃厚的自傳色彩。 年經貌美的吉娣因為想離開父母親的掌控,遠嫁在中國上海工作的細菌學家華特(原著是香港),華特的無趣讓吉娣芳心寂寞,某次宴會中遇見風趣又有魅力的查理隨即被迷倒,在一次偷情被華特意外發現後,他基於報復心態把吉娣帶到霍亂橫行的中國鄉間,兩人關係卻因此逐漸改變。 喜歡看毛姆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歡探討的就是「背叛」和「贖罪」,且大部份結局都是悲劇。他書中人物個性多有缺陷,很難彌補。本片主題就是贖罪,但最終也沒有成功。毛姆在序言中有說到:這個故事的靈感原來得自但丁《神曲》中的〈煉獄〉。 這部電影的情感表達,就跟披著"面紗"一樣,表現上看起來似乎朦朧不清,如同中國山水,老是卡層霧氣遮掩,淡雅卻又帶層憂鬱,意味著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情感雖表面輕渺,裡頭卻藏著濃厚的愛意,沒有刻意的激情其實卻互相在意對方。 娜歐蜜華茲也是少數幾個我喜歡的好萊塢女演員,把一個原本不懂事的少女變成世故的女人詮釋得相當好。聽說,原著更精采,佳句也很多!

羊男電影考古講堂10-電影中的巧克力史

2001年電影《濃情巧克力》(Chocolate)中,茱麗葉‧畢諾許飾演的薇安利用馬雅古法做出神奇的巧克力,能滿足所有顧客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封閉晦暗的生活有所不同。食用巧克力能讓人情緒高漲,並產生愉悅感,加入糖分賦予巧克力沁人心脾的甜蜜,能讓食用者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能量,許多女星,如奧黛麗.赫本、蘇菲·瑪索與志玲姊姊,都愛吃巧克力來補充能量。而微量的成分—可可鹼、色氨酸和苯乙胺—或多或少都促進了大腦的某些生理反應。 作為一部從食物出發,探索人心與慾望的電影,《濃情巧克力》或許不像《巧克力情人》(Like Water for Chocolate)充滿烈焰與飢渴,但是舒緩而有魔力。各式的巧克力製品讓部分鎮民起了奇妙效用(主要在「性事」);孤獨乖僻的老房東喝下巧克力熱飲後,和女兒間的難解誤會冰釋;缺乏自尊的怨婦約瑟芬也因此有了找尋自我的勇氣。薇安說:「情不夠濃,巧克力便無法香純滑口,我賣的是夢想和小小的慰藉,我的出發點甜蜜而無害」「你不能拒絕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絕愛情」。 自古以來, 巧克力和玫瑰花都是不可或缺的愛情信物。十六世紀初期,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人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他在品嘗後帶回到西班牙,並竊取種子在西非洲小島栽植可可樹。後來西班牙人對其進行改良,在磨成粉的可可豆中加入水和糖,加熱製成巧克力飲料,深受歐洲人歡迎。 到了十八世紀,巧克力成了風靡歐洲上流社會的催情劑。傳說法王路易十五的最後一任情婦,杜巴利伯爵夫人在閨房中讓情人服用巧克力與琥珀混合物,功效如何就不得而知了。2006年電影《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中,尚未登基的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沒生出孩子,路易十五請了皇家御醫來。醫生問,你們早上吃什麼?路易十六回答說:「熱巧克力。」此時歐洲人相信巧克力有催情效果,從路易十四開始,熱巧克力成為了國王每頓餐飲必備飲品。 當時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寫詩讚頌:「只要喝上一口巧克力, 就能使老婦青春煥發, 使她們產生你我都心照不宣的渴望。」 墨西哥是巧克力的發源地,1992年的電影《巧克力情人》講述蒂塔與佩德羅相戀卻受命運撥弄而無法結合的悲戀故事,蒂塔因而只能透過巧克力與一道道的墨西哥美食來訴說情愛...